視演練皆為政治演戲 無助於研判台海軍情

時間:2021-04-14 台湾



4月12日解放軍軍機在台灣海峽西南空域活動頻繁,依據此岸所發佈飛航架次統計數量,創2019年4月1日以來新高。但最值得讓人注意之處則是在於,台灣各個媒體找不到任何政治活動或是訊息,詮釋證明在政治意涵下北京有適當理由用軍事活動施壓表態。

 

長久以來,多方媒體都慣於將台灣周邊軍事活動樣態與政治脈動相互聯結,通過“相提並論”建立相當聳動的因果關係,以便合理詮釋北京對於華盛頓與台北政治互動或是軍事採購,發送政治訊號或是表達異議的政策立場。

 

如此思維模式,導致各方對於台灣周邊軍事活動與軍情態勢,愈來愈不重視其所具備的真正軍事意涵。所有觀察視角都從政治表態切入,不再是就軍事活動來思考軍事意涵,而是不斷上綱擴大解讀,運用“重鹹重辣”煽情字眼,將正常軍事活動變成好像是軍事演員在政治舞台賣力演出,忽略真正主政機構與部會政策發言內容,這種變形樣態讓人感到極度的無奈。

 

就拿台灣海峽南部空域解放軍機活動來說,海峽兩岸鮮少人注意到,由於民用航空發展趨勢驚人,原本由解放軍完全主導掌控的管制空域,受到民用航空所需航線與活動空域擠壓,在過去數年間,中國大陸曾經進行多項調整,將解放軍原先所管控空域轉交民航部門管控,特別是在京津冀、長三角與粵港澳等經濟發展最為火熱、民用航空需求最高的相關空域。解放軍空管空防單位所轉讓管制權的空域,理應成為各方關注要點。

 

前述經濟發展地域上方空域,亦是國防軍事安全重點戰略要域所在位置。為配合管制權轉移與防空作戰需求,解放軍國土防空作戰重點,就必須依據威脅軸向,開始逐漸向外海發展,而整體配套訓練與操演,也逐漸移轉至海上空域。換言之,就是在預想戰場進行練兵,同時針對空中兵力與地面指揮管制站台,以及協同作戰的防空導彈與艦艇兵力,共同進行戰場經營與驗證。

 

所以,解放軍空軍與海航戰機出海演練,甚至進行遠海航訓,其實並不僅限於台灣周邊海空域,如果沿著中國大陸海岸線從南到北觀察,會發現這樣的海上演練空域或是操演航線相當多。但是由於海峽兩岸關係不睦,台灣媒體視野有限,目光總聚焦在台灣周邊與海峽上空,因此對於整體中國大陸軍情動態與建軍備戰的演練模式,自然就會產生與實際原因存在嚴重落差的解讀。

 

此外,解放軍空中兵力除在海上設定演訓區進行操演訓練外,亦開始在內陸上空改變以往暫停民航的飛航活動,以利於解放軍空中兵力進行大規模演練的模式,設定專屬演訓管制空域,明確地迴避民用航空航線航路與近場管制空域,使得民用航空活動與軍事操演訓練互不干擾。如此一來,近年來在大陸搭乘民航機旅行時,民眾很少再遇上解放軍空中演習讓航班秩序大亂的情形,因而不再抱怨連連。 

 

在此等空域管制分配體制上產生重大變化的最關鍵點,指向2020年10月中國大陸國家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改制成為了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央空管委。該機構隸屬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議事協調機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空域管制的最高機構,也是由軍事航空、民用航空、航空製造業、航空體育以及公安部門等不同主政單位所共同參與的決策機構。

 

從1986年1月30日,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批准成立國務院中央軍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由國務院指派副總理兼任國家空管委主任,領導空中交通管制工作開始至今,所有實際工作其實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負責執行,國家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辦公室甚至都設置在解放軍總參謀部作戰部內。2018年未配合深化國防與軍隊改革的組織重整,國家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辦公室改設在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實際作業人員卻仍是原班人馬。

 

從改制設立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員會,再到由中常委韓正兼任中央空管委主任,顯示出中國大陸積極回應民航業界所提出空域改革的各項呼籲,因而將決策層級提升。依據2007年所完成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第28條,雖然內容仍然維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飛行管制,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統一組織實施,各有關飛行管制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提供空中交通服務管制服務。”但從前述各項空域管制與組織體系的變化中,我們就可理解,解放軍空中兵力必須出海演練,或是避開民航所用空域,設立專屬演訓空域,其實存在著不為人知的社會壓力。


(美國海軍驅逐艦“馬斯廷號”艦長翹腳觀察遼寧號)


不過回過頭來,看到許多媒體報導仍然不斷將許多毫不相關的資訊相互聯結,比如將美國海軍驅逐艦“馬斯廷號”(USS Mustin)艦長翹腳觀察遼寧號的新聞圖片,搭配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報導三個不同戰區進行實彈演習,並加上“火力全開”等描述字眼,就是將很多完全不在相同時空發生的場景硬湊一起,暗示相互間事實上並不存在的因果關係。

 

政治舞台上運用軍事武力擔任“演員”,可能性確實存在;如何能夠加以管制運用,不會產生失控意外和誤解誤判,其實相當重要。嚇阻威懾與挑釁侮辱有時僅有一線之隔,假若要用軍事武力當政治舞台演員,整個過程拿捏必須極度審慎,其危險性與不確定性就如同走鋼索般,更有可能會假戲真做,糊里糊塗地就發生衝突,陷入到一場原先希望避免的戰爭中。 

 

而當媒體將許多軍事活動徵候與政治作為相互聯結時,某些低格調媒體高層動不動就以政策代言者自居胡亂放話,或可滿足許多阿Q獲得精神勝利法的期待,但對於嚴肅政策分析或狀況判讀來說,簡直就是胡亂進場攪局搗亂;對整體大局而言,只會更加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作者是台灣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三策智庫特約政治評論作家)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