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百日執政:內政舉措對標中國 凸顯對華深度焦慮

時間:2021-05-04 美國



拜登上週三迎來他的百日執政“總結”,21分鐘的講話,在場反應兩極。民主黨議員在聆聽,共和黨議員在瞌睡。這體現美國社會的撕裂依然在繼續,拜登依舊必須將內政置於首位。

 

拜登百日政績,只能說是毀譽參半。從美國主流媒體的民意評價看,拜登在美國戰後總統中排名倒數第三,排在倒數第一和第二的分別是特朗普和福特。

  

拜登強調內政,但又不斷提及中國。拜登的執政邏輯是,美國必須和中國爭奪21世紀的勝利,又歡迎競爭(極端競爭)而非衝突。拜登和他的團隊認為,中國是美國本世紀遇到的最大競爭對手,俄羅斯則是破壞者。

 

在此邏輯下,拜登的每項內政舉措,似乎都和中國不無關係——中國成為拜登內政舉措正當性的關鍵因素。尤其是他在講話中強調的兩個大規模支出計畫,更是對華競爭獲取勝利的必要條件。

 

這兩個龐大的支出計畫是“美國就業計畫”和“美國家庭計畫”。前者規模兩萬億美元,後者高達1.8萬億美元。如果算上給民眾發紅包(每人1400美元)的紓困計畫,拜登任內的大規模開支將高達六萬億規模。按照拜登的計畫,其龐大的開支將在未來10年“一棒一棒”接力下去,從而實現對華競爭的世紀勝利。

 

細看一下,兩萬億美元規模的就業計畫,主要用於投資公共交通、鐵路、機場、供水管道、道路橋樑、高速網絡等基礎建設。按照拜登的說法,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中國相比嚴重落後,必須通過投資更新,拜登認為,從高新製造業到其他行業,中國能做的,美國也同樣能做。拜登這份計畫極具雄心,也具有革命性意義,更突顯美國面對中國這個“基建狂魔”的危機意識。當然,也折射了拜登時代對美國國勢衰落的憂心。然而,美國要想實施新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卻是有心無力。

 

作為發達國家,美國基礎設施建設已是過去完成時。曾經,美國也有過中國大規模基建的高效率。時移世易,當美國成為全球超級大國,靠著美元和技術霸權就能在全球實現美國利益的最大化。美國資本、技術輕而易舉地在全球獲取超額利潤,美國用不著投資基建作為發展動能,也不必讓製造業留在美國。支撐美國經濟增長的是高科技和高消費,這是美國現代化的成果,也是美國主導的全球化分工的必然。美國不可能既保持大規模基建的原動力,又維持高科技高消費的發展動能。因而,拜登的雄心更像是無法實現的貪心。

  

相比之下,“美國家庭計畫”更為現實——為美國三到四歲的兒童提供免費學前教育,向美國人提供免費的社區大學教育和家庭帶薪休假,提供更具保障的平民醫保等。然而,該計畫的民生紅利性質,也會誘發類似歐洲福利社會的“富貴病”,導致美國民眾缺乏進取心和創新精神,而這是美國維持科技競爭力的活力源泉。

 

更糟的是,拜登的這兩個計畫,錢從何來?聯邦政府赤字逐年增高,政府無力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援,只能通過企業出血——加稅。按照白宮的計畫,如果納稅人的投資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稅率將翻倍,提高到39.6%。拿富人開刀,會引發富人反彈,甚至導致股市拋售潮(市場已經出現端倪),甚至逼迫資本外流。這和拜登的兩個計畫形成了衝突,所以向富人徵稅湊齊兩個計畫的四萬億美元,相當冒險且危險。

 

中國是大政府,美國是小政府。前者可以通過國家動員,集中力量辦大事;後者號召資本家為國家奉獻為人民服務,無異於與虎謀皮。中國崛起帶給美國的恐懼,讓拜登陷入烏托邦加“特朗普主義”的混亂模式。拜登的美國夢,看上去頗有些瑰麗色,可是通過複製中國大政府的方式和中國進行競爭,不僅水土不服,也折射了拜登政府對華的深度焦慮。

 

拜登政府對美國經濟持續樂觀,甚至有機構預測今年美國經濟增長或超過中國。這種樂觀,連同美聯儲無底線的貨幣政策放水,加上拜登政府龐大的支出計畫,或引發經濟過熱帶來的通脹風險,容易引發新的金融風險。上週五美國商務部發布的個人消費價格指數上漲,發出了美國通脹的信號。對此,美國前財長薩默斯警告拜登政府須重視大規模支出計畫帶來的風險。但是拜登政府滿眼都是中國威脅,只顧著開足馬力和中國競爭,卻忘了燒錢提振經濟的副作用。

 

拜登執政百日並未制定明確的對華戰略目標,強調不挑起對華衝突,但策略上卻延續“特朗普主義”,其“極端競爭”比特朗普時期有過之無不及,一步步將中美關係逼上絕路。因而,分析家們越來越相信中美將迎來新的“冷戰”。

 

但是,美國當年對蘇聯的“冷戰”,具有極強的戰略自信。現在,拜登政府對華所謂“冷戰”,不是基於戰略自信,而是源於對華焦慮,甚至將美國視為“受害者”。如此活在中國崛起“陰影”下的拜登政府,要取得對華競爭的世紀勝利,也許只是自我安慰。



(作者是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