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不會發生 衝突亦可避免——中美戰略博弈系列之二

時間:2020-08-26 軍事與安全


中外眾多專家、學者對美中關係未來走向眾說紛紜,卻異口同聲地認為,近期兩國可能爆發一場戰爭。筆者持有相反的看法。


假若中美爆發戰爭,選項覆蓋全頻譜,包括核戰爭、核威懾條件下信息化全方位戰爭、核威懾條件下信息化局部戰爭、海空軍事衝突、逐步升級戰爭、代理人戰爭以及邊際性軍事衝突,等等。


所有選項中,前三項高度不可控(核戰爭自不消說),第五、第六兩項可能被判定緩不濟急、無濟於事,因而不會被認為具備可操作性。基此,可以認定近期美中兩國之間最有可能爆發的是海空軍事衝突或者邊際性軍事衝突。


如果處理和管控不當,邊際性軍事衝突有可能升級成為海空軍事衝突。在最不理想的情況下,兩國海空軍衝突有可能擴大化,甚至滑向局部戰爭。縱使如此,擴大化的海空軍事衝突仍然屬於可控範疇。


假若兩國軍方高層戰略定力不足、期望值過高,或對情報解讀錯誤,或者前線指揮部求戰心切,或者軍事自動化指揮系統(C4ISR)的某個子系統一時失靈,邊際性軍事衝突或海空軍事衝突都有可能爆發。一旦爆發,指揮、控制、通訊、情報各環節都不能完全排除局部失控的可能性。


必須指出,倘若爆發衝突,即使某國在邊際性或海空軍事衝突中占了上風,假如不是見好就收,都有可能僅在戰術或戰役層次取得勝利,而在戰略層次上徹底失敗。現代史實斑斑,不一而足。


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充分證明了出現上述情景的可能性。美軍在戰役上一時獲勝,十數年以後卻始終不能完全地結束戰爭,戰前擬定的戰略目標始終不能實現。這還是美國與兩個小國打的兩場戰爭,更何況今日美國是與世界第二軍事強國打一場可能是全頻譜的戰爭呢。


熱核時代,美中兩國陷於軍事對峙,上策自然是高手過招,點到為止。倘若有人希冀兩國關係緊繃乃至魚死網破,那就是唯恐天下不亂、喪心病狂之徒。


常規衝突 中國不利


論及某國軍隊的持續作戰力,涉及各軍兵種,涵蓋了軍事戰略、戰役法、戰術的擬訂及更新、編制和結構的制定、武器裝備的研製與生產、部隊訓練與演習、戰略資源的供應與儲存、情報的獲取與整合、戰場建設與兵員裝備的齊備,等等。這些條件的隨機組合需與時俱進,不是固定不變的。


假如美中兩國爆發核戰爭,玉石俱焚,成為人類浩劫,是沒有勝負可分的。若兩國爆發常規戰爭,則可分勝負。下述因素啟示了戰局勝負。


現代戰爭是軍事體系之間的較量,僅對軍兵種裝備作比較,完全不足為憑。若單獨比較某一軍兵種的作戰能力,則日本海軍的掃雷及反潛能力,舉世罕有其匹;說到TMD反導彈技術和能力,則以色列比美國成熟。但是,若論軍事體系之間的較量,這兩國遠非美國的對手。美國軍事體系堪稱打遍天下無敵手。此其一。


論軍事體系的作戰力,作戰經驗特別重要,諸軍兵種如何無縫協調、配合,各級軍官在跨兵種甚至跨軍種的訓練及任職,缺一不可。美國軍事科技發達,數十年如一日,其軍隊又時刻在經受實戰淬煉,作戰經驗豐富。此其二。



美國軍事基地遍及全球,中國在海外沒有持續可靠的軍事基地。當代美軍在戰爭中面對地區大國時之所以表現為作戰力高效而強悍,一言以蔽之,關鍵乃在於前沿部署的有利態勢。而如今美軍前沿部署格局的形成,乃積過去75年國際政治格局沿襲之功,決非他國倉猝間所能仿效。此其三。


中國戰略原料對外依存度極大,石油達75%,精鐵礦砂達100%。中國石油戰略儲備僅敷一月之用,而美日兩國戰略儲備均可供九個月之用。已故中共領袖陳雲曾經強調“無糧不穩”,當前中國每年糧食缺口亦達1.2億噸之巨。況且,美國海空軍控制了全球關鍵的16個海運樞紐,足以獨享並阻絕敵國染指全世界的戰略資源。中國同美國打仗,等於同整個世界交戰,在大規模常規戰爭中難以持久作戰。此其四。


美國在世界範圍擁有全覆蓋的盟邦體系,而中國則處於形單影隻的窘境。即使關係之鐵如巴基斯坦,一旦美國及西方世界對巴基斯坦發出“選邊站”的警告,巴鐵的立場勢必發生變化。至少在戰爭爆發後一段期間內,中國在諸如外交、國際輿論、軍事等領域都處於資源匱乏的境況。此其五。


信息化戰爭環境下,建設一支能高效作戰的空軍需要幾十年,現代化海軍建軍則需要上百年。希特勒德國和蘇聯建設成第一流的陸軍和空軍,卻始終建不成可以同英國、美國媲美的海軍,即是彰明較著的成例。


僅就當代海空軍事衝突而言,其特點是頻譜全、節奏快、強度高、持續時間短。兩支艦隊在大洋深處交戰,只有一支能回歸母港。一旦海空軍事衝突爆發,論結局如何,則無所謂是非對錯,唯有勝負之別。美中兩國若在近期爆發海空衝突,則顯然美軍穩操左券。


若海空軍事衝突升級至核威懾條件下信息化局部戰爭,結局亦然。遑論一場核威懾條件下信息化全方位戰爭。


大戰不打 衝突可免


在漫長的研究生涯中,眾多學者覺得,要對靜態的千百年前的歷史事件辨別真偽,難度已經挺大,何況是對國際熱點難題的未來走向作出預判?國際熱點難題涉及錯綜複雜的各類矛盾,又是動態變化的,要對之作出準確的預判,談何容易,無疑最具有挑戰性。


筆者在斯坦福大學高端智庫工作近35年。平日本人職責所在,除了與智庫主任劉易斯教授合作撰述各種學術專著以外,並從大戰略的角度,對包括美中邦交在內的國際熱點難題的未來走向,盡力作出比較準確的預判。舉凡朝核危機、台海風波、美中關係、南海爭執、俄烏衝突,等等,本人均在雜誌、報紙專欄上發表評論文章,篇幅不拘。


時局至此,眾多專家、學者雖然對美中關係未來走向眾說紛紜,但對近期兩國是否會爆發一場戰爭卻異口同聲地認為有此可能。筆者認為此類悲觀的判斷依據不足。


須知,當前看來若干應該發生的事項,未必就是日後必然發生的事項。筆者懍於“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之古訓,基於下述各節細述的諸條理由,認為從美中兩國戰略博弈、軍事、經濟、外交、內政等方面著眼,大環境形格勢禁,兩國不會爆發核戰爭以及核威懾條件下信息化全方位戰爭或局部戰爭;假若雙方管控得法,連海空軍事衝突都不甚可能爆發。


想深一層,既然近期不可能,假以時日,若干年內更不可能。質言之,即美中兩國不可能爆發一場大戰。


筆者之所以判斷美中兩國近期不可能爆發大戰,首要依據是核威懾戰略這一定海神針,此外還有其他制約兩國爆發戰爭的因素。下面逐節細述。


恐怖戰爭 捲土重來


美國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以反恐怖戰爭與恐怖活動的形式體現的殊死鬥爭,經歷了近20年的反覆較量,前不久方才趨於低潮,處於可控的狀態。倘若美、中兩國爆發一場全方位的熱戰,對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恐怖組織說來,豈不是讓其死灰復燃的一個天賜良機嗎?



須知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恐怖分子人還在,心不死,只是懾於全球大國持久合作反恐的形勢,可謂形格勢禁,一時蟄伏而已。眼見或聽說全球老大、老二陷於決裂,以致兵戎相見,不啻注射了一劑強心針,登時血脈賁張,八方串聯,奔相走告,操起手邊的武器,在全球挑戰西方世界的切身利益。


須知恐怖活動具有強烈的傳染性。值此情況下,全球各類恐怖組織和恐怖分子有樣學樣,群起效尤,匪民不分,來無影,去無蹤,危害之烈,讓發達國家民眾一夕數驚。


設若恐怖戰爭死灰復燃,釀成基督教、伊斯蘭教這兩大文明板塊的猛烈撞擊,豈不成為西方世界的心腹之患嗎?此情此景,簡直令人時刻心驚膽戰。


財政窟窿 深不可測


美國久患巨額國債。奧巴馬離任之際,歷屆總統執政期間累積的國債總額是20萬億美元。今年美國為紓民困並刺激久疲不振的經濟,大舉增加國債。特朗普上台才三年多,至今國債累積已逾26萬億美元。


如今美國每年財政支出中,近一萬億美元用於支付國債利息,連利息支付都成為沉重的負擔。鑒此,美國除了呼籲歐洲北約成員國增加國防開支,並迫使日本、韓國增加美國駐軍開支的負擔份額以外,從財政支出中限制非緊迫項目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特朗普上台後,與幾位前任的做派有很大的不同。看來他認為,前任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在戰役上勝利卻在戰略上失敗,因為時至今日依然根本無法達成戰前設定的戰略目的。基此,他在對外關係上盡可以極限施壓,卻從未貿然用兵,即使對倔強如朝鮮和伊朗,也沒有訴諸開戰這一招。


除了還有更重要的事項需要對付,即遏制中俄兩國之外,主要原因就一條,打這兩仗在經濟上並不划算。他在這一點上不愧是精算師。


特朗普對朝鮮、伊朗尚且如此,對中國豈能輕易用兵呢?美國對中國極限施壓,盡可以啟動各領域、各方位和各等級的制裁,然而,要同中國開戰,決然付諸實施,姑且勿論安全、軍事上的天大風險,僅就財政開支而論,就是捅個天大窟窿,在決策上難矣哉。在此艱辛道上行走,誠所謂“行不得也哥哥”。


熬字訣乃不二法門


不言而喻,近期美中兩國會否破臉脫鉤,主動權掌握在美國手上。兩國是否真會打仗,固然取決於此刻美國舉國上下是否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卻也同北京是否願意在此刻同挑戰者關係徹底破裂陷入大戰的決心不無關係。



姑且不論如何因應美國軍艦、軍機在中國家門口反覆進行的示威行徑,關於擦槍走火的“意外事件”究竟有否可能促成海空軍事衝突,乃至於進而演變成核威懾條件下信息化局部戰爭,相信北京決策層仍然未有一定之規。近月中國官員、學者透露,早先體制內居然沒有人預估到美中關係會快速惡化至今日的地步。據此可判斷,中方無意輕啟戰端,這與中國決策層的戰略定力及危機處理模式息息相關。關於這一內容,筆者將在下一篇繼續闡述。



(作者薛理泰是前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科學家,朱惠忠是中国战略发展基金会主席)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