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噪放棄對台模糊政策實質是加深台灣“美國化”

時間:2021-10-13 台湾


今年10月份以來,中國大陸解放軍戰機飛越台灣所謂“西南防空識別區”較以往明顯頻密,五天達到150架次。這既是特殊情況下的因應措施,又是常態化、實戰化的必然結果。作為美日澳等國肆意提升所謂的“對台關係”,加深介入中國的台海問題,中國大陸也“順水推舟”地將對台防禦縱深往東、往南推進。眼看美日澳單方面改變對台現狀的行徑,導致中國大陸的反擊,美國的一些政客坐不住了。

 

(貝拉(右)和蒂利斯(左)於10月7日接受採訪。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紐約時報》10月9日的一篇報導指出,很多美國兩岸問題專家和處理過兩岸事務的前政府官員,對兩岸大戰、甚至美中(中國大陸)因台灣而爆發大戰憂心忡忡。隨著中國(大陸)軍力的暴增以及對台灣軍事壓力越大,很多人,包括美國國會的兩黨議員都開始呼籲拜登政府改變“戰略模糊”政策,明確宣示協防台灣。這裡說的“議員”,包括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蒂利斯(Thom Tillis),及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眾議員貝拉(Ami Bera)等等。


美對台政策去“模糊化”意味著什麼?

 

首先,意味著美國放棄一中政策,公開支持“台灣獨立”;

 

其次,意味著美方公然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蕩然無存,中美兩國斷交;

 

再次,意味著台灣在傾向“獨立”的政黨執政下,即使不公開宣布“台獨”,也往實質性“台獨”狂奔。在中國大陸堅持不放棄武力的前提下,台海必有一戰;

 

最後,意味著中美勢必為台灣而戰。美國在公開正式承諾協防台灣的政策之下,中美為台灣而戰不可避免。當今世界兩強開戰,很可能釀成核戰爭或第三次世界大戰。

 

自特朗普入主白宮後,中美即陷入持續的緊張狀態;美方也在台灣問題上頻頻刺激、挑釁中國大陸,打“台灣牌”以遏制中國發展。然而,這是否等於決意在台灣問題上與中國大陸攤牌?從目前中美關係的現狀看,筆者以為,美方作此政策選擇及意願後果的可能性不高。

 

中美暫不會因台灣問題攤牌的理據

 

拜登上台及其團隊接替特朗普政府已近九個月,中美關係經過雙方的幾次交鋒,目前從初始的緊繃開始過渡到和緩。來自美方的幾個說法可以作為“證詞”。

 

一是9月21日拜登親赴聯大發表演講稱,“我們不尋求新的冷戰或一個分裂的世界”,美國願意與任何“加快步伐,尋求和平解決方案”的國家合作。他說,這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我們在其他領域有強烈的分歧”,因為各國必須團結一致,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新冠疫情等緊迫威脅。拜登所指的“各國”,單指“中國”的可能性更大。

 

二是9月10日,即911事件20週年前夕,拜登與習近平進行他上台後雙方的第二次通話。拜登表示,兩國沒有理由由於競爭而陷入衝突。美方從無意改變一個中國政策。事後,拜登自稱與習近平達成“台灣協議”;儘管他對“台灣協議”的內容語焉不詳,中國大陸也未認可。


(圖片來源自網絡)


三是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在美東時間本月4日上午發表演說,宣布對中國的四大貿易戰略,是拜登政府上任以來首次對中美兩國貿易戰表態。其中,戴琪說,美中暫停雙邊貿易是不切實際的,拜登政府的方向是“重新掛鉤”。


議員為何要鼓噪對台政策“清晰化”?

 

可見,從美方的意願看,現時不可能與中方翻臉與攤牌。那麼,美國政客為何還要鼓噪放棄對台模糊政策?證明美國國內有不少人對拜登所說的“台灣協議”不滿,認為會令“台灣牌”失去效用。在明知“清晰化”不可能的情形下,議員鼓噪去“模糊化”的原因如下。

 

一方面,從議員本身、軍火商及美利堅合眾國的利益出發,親台議員不出來聒噪才奇怪呢?第一,美國中期選舉明年進行,議員不找點話題,誰還記得誰?第二,親台議員拿了台灣當局的“公關費用”,不出來喊幾聲如何能使到手的錢“袋袋平安”?至於,這些言論是否合理,有何後果,是否具有可行性,是行政當局考慮的事,與我何干?第三,西方民主之下的代議制,議員基本都是某個行業、某個階層或某個利益集團的代理人。那麼,作為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或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成員,其背後的利益集團是美國的哪一家或哪幾家軍火商吧?美對台政策“清晰化”後,就意味著台海隨時準備打仗;不僅台灣需要購買更多的美國軍火,美國軍隊本身還需要增加大量的軍費開支。如今,美軍從阿富汗全部撤軍,在伊拉克也只保留少量的美軍,那麼,美軍不怎麼打仗了,這軍火商的軍火往哪裡銷?美國從經貿方面,要割中國的韭菜不易;拜登政府的對華貿易政策可能比特朗普時代還要溫和一些;因為對中國強征高額關稅,實踐證明對美國未必有好處;即使有,也很有限;相反,卻導致美對華貿易逆差更大,美國國家債務更加高企,美國市場更加可能通貨膨脹。如果在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經貿領域中割不到韭菜,那麼是否可以通過發動一場新的戰爭,哪怕是局部戰爭,從而令美國再發一次戰爭財?畢竟,美國升上世界第一經濟體及世界超級霸權地位,基本上是通過兩次世界大戰達成的。現在,已經有外媒在預測,若台灣海峽開戰,可能釀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美國的經濟形態是掠奪型的經濟,戰爭時期對於一些軍事大國而言,絕對是巧取豪奪的最佳時機。


(圖片來源自網絡)

 

另一方面,從“美台”關係的角度設想,去“模糊化”只是藉口,意在繼續為提升“美台”關係、為美方切香腸式的干涉中國內政,及深化台灣“美國化”鋪路。

 

什麼是台灣的“美國化”?

 

這裡指的不是歷史概念,也不是政治學上的術語,更不是生活方式,而是單指現時及未來一段時期內的“美台關係”。其主要內容如下:第一,台灣作為一個整體將無條件地服從美國的國家戰略。冷戰時期,台灣是西方陣營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一個支點,如今被視為美國印太戰略的一環。第二,從經濟上著眼,儘管台灣的貿易順差最多來自中國大陸,其高科技產業鏈卻不可避免地要遵從美國的整合,台積電等芯片龍頭企業將以赴美投資為開端,逐漸融入到美國的本土產業鏈之中。第三,在國際場合,台灣當局將以民主、自由為標榜,堅決地站在美國等西方的行列,與中俄等國家對立。第四,蔡英文當局以“兩國論”為基調,與中國大陸、中國文化、中國歷史進行割裂,為其充當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棋子”擺脫人文上的約束。

 

由此可見,台灣的“美國化”正是台灣在無法公開、正式地宣布獨立的情況下,美台雙方共同追求的所謂“維持現狀”;其實,在這表面的“維持現狀”之下,“美台”關係及台灣的性質已悄然發生改變。

 

如何應對新形勢下的“美台”關係的實質性變化,才是中國大陸在發動武統之前及之外的艱巨工作。



(作者是香港資深媒體人)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