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導的RCEP將上路 歐盟熱衷“反華”顯老態

時間:2021-11-05 歐洲


 

(圖片來源:中國商務部官網)

 

11月2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保管機構東盟秘書處發布通知,宣布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等六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四個非東盟成員國已向東盟秘書長正式提交核准書,達到協定生效門檻。根據協定規定,RCEP將於2022年1月1日對上述10國開始生效。

 

至此,中國對外經貿兩大成就之一——促成RCEP簽署,總算成功落地。相反,去年底的另一成果——《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卻遭歐洲議會束之高閣。不僅如此,近日英加歐等32國還宣布自今年12月1日起,取消對華“普惠制”關稅優惠。評論認為,在中美兩國處於激烈競爭態勢之下,這32國聯合行動顯然有落井下石、火上澆油的嫌疑,尤其是作為美國緊密盟友的英國與加拿大和歐盟同在行動之列,抗華、遏華的意味很濃。

 

在RCEP正式實施之後,東盟的另外四個成員國加上韓國等五個國家,也將陸續向東盟秘書處提交核准書,使得RCEP的15個成員國都進入互相減免關稅、彼此開放市場的新階段,目標是10年內實現區內零關稅。這樣,東盟加上部分大洋洲及東北亞,將逐步形成統一的自由貿易大市場。這個大市場超越歐盟自由貿易區,更是超越美加墨北美自貿區,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經濟體系。

 

RCEP即將上路 體現區內各國務實、理性

 

(圖片來源:路透社)

 

RCEP之所以能在歷經千辛萬苦的談判後達成,並能在近一年內獲得各自所在國的立法機構的核准,除中國作為主導國積極推動外,其餘國家的務實作風及理性思維至關重要。面對中美兩大經濟體在亞太地區的博弈與競爭日趨激烈,東盟及其成員國基本採取不選邊站的立場,尤其摒棄冷戰思維,不以人權及意識形態來區分敵我,拒絕人為地劃分陣營,搞森嚴壁壘、畫地為牢及零和遊戲;而是求同存異,謀求區域利益最大化,創造多贏局面。RCEP簽署國中的澳大利亞,近年來與中國交惡,與美英構建三國安全夥伴關係“奧庫斯”(AUKUS)。然而,在RCEP及給予中國“普惠制”待遇等問題上,澳大利亞還是秉持務實、理性的態度。正是區內國家的務實合作精神,才能讓RCEP協議簽署並將在一年後付諸實施。

 

相較亞太區,歐盟區卻是另外一個景象。好不容易於2020年12月達成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在中國做了巨大讓步的情形下,居然在歐洲議會的審議中被凍結。導致凍結的原因卻是非經貿、非投資因素,是西方某些政客、某些媒體無中生有的所謂中國新疆“強迫勞動”問題。美國藉此制裁中國相關官員、機構,歐盟跟進;中國反制裁歐洲議會的一些議員、政客,結果歐洲議會以《中歐全面投資協定》來作為報復手段,及發洩對象。《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若執行,將是中歐雙贏的局面,而政客卻置歐盟經濟界、投資界的利益於不顧,反映了歐洲政治非理性的傾向的加劇。

 

為謀取經濟利益 歐盟不惜破壞一中政策

 

近年來,歐盟內部非理性對華關係的言行有擴大化的趨勢,尤其隨著德國前總理默克爾的退位,這種民粹、以有色眼鏡看待中國崛起,及以西方優越感、充當人權“教師爺”的態度,居高臨下地處理對華關係,近期赤裸裸反映在對待中國台灣的問題上。本月3日,由七個歐洲議會議員及其附屬人員組成的所謂“歐洲議會議員訪問團”訪問台灣,4日還獲得蔡英文的“會見”。訪問團名義上希望就假信息、網絡攻擊等議題,與台灣政府官員及專家交換意見,實質就是提升“歐台”官方關係,密切“歐台”經貿往來;更具體的目的是看中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實力,有意將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納入《歐盟芯片法》之中,成其合作夥伴。同時,歐盟想通過拉抬對台關係,謀取更多的對中國大陸的籌碼。

 

歐盟自身問題成堆 歐洲老態畢露

 

歐盟在撥打對華小算盤的同時,其自身問題成堆。

 

其一,對美關係,“战略自主”只是口號。在美國優先、美國第一的單邊主義之下,盟友之間變得嫌隙更多,更加不可靠。歐盟的“戰略自主”,及在防務上擺脫美國主導的北約約束,成立歐盟軍隊等設想,再一次被提及。可是,歐盟的上述目標,光喊就長達10幾20年以上了,卻難有實質性進展。近年來,法國總統馬克龍最積極,問題是馬克龍任期很快到了,下一任還不知道是不是他?何況,默克爾離任,德國新總理是否還能與法國同一條心尚未可知。作為歐盟兩駕馬車的德國與法國若不能同心同德,歐盟還能成什麼事?

 

(圖片來源:路透社)

 

其二,面對俄羅斯,歐盟對抗無力,依賴性卻在增強。別的不說,歐洲能源就被俄羅斯“卡脖子”。北溪二號工程雖然在頂住美國壓力之下大功告成,卻加重了對俄能源的依賴。歐盟是在“兩害相權取其輕”:不要俄羅斯的能源,就要買美國的高價油、高價天然氣。

 

其三,介入印太戰略,歐盟非美國的“嫡系”。看到亞太區蓬勃發展的勢頭,歐盟有意插手亞太事務,想在美日印澳的亞洲“小北約”之外分一杯羹。然而,美國將盟友分成三六九等,並始終最信任盎格魯-撒克遜血統,於是,在組建AUKUS時,將法蘭西給犧牲了。導致法國與澳大利亞因核潛艇大單翻臉,兩國領導人在羅馬G20峰會中一見面就掐;之後,澳國的官員還將馬克龍給莫里森的私信給公開,被法方大罵無底線操作。

 

歐盟可能在第四次產業革命中落伍

 

在全球化浪潮之下,面對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到來,第一次產業革命的先行者——歐洲已顯出老態,並有被新興國家趕超的危機。

 

歐洲在很多方面已經落後,如基建、區域性銀行、航天、新能源、5G、智能機器人等。舉個例子,《日經中文網》2021年10月21日的文章《氫能綜合實力:日本一馬當先,中國第二》稱,全球已開始推動脫碳化“王牌”氫能的普及。從氫能的綜合實力來看,第一位是日本,第二位是中國,第三位是美國,第四位是韓國,第五位是德國。分析稱,目前的局面是日本一馬當先,中美韓屬於第二梯隊,而德國等緊隨其後。

 

(圖片來源自網絡)

 

還有,中國的北斗系統已完成衛星組網,並將與美國GPS分庭抗禮。反觀曾經將中國排擠出來的歐洲伽利略系統現在如何?與此相關的太空技術,針對在太空部署武器,從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矛盾”的表態可見歐洲的無奈之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20日報導,斯托爾滕貝格在記者會上說:“北約在投資、調整和升級軍事能力,以便應對和防禦包括現代導彈系統在內的各種威脅,在不同方向開展,包括太空方向。”話鋒一轉,斯托爾滕貝格稱,“北約沒有任何在太空部署武器的計劃,這不是我們太空努力的一部分”。

 

難怪,美國國防部最新報告稱,世界正在形成美俄中三極格局。這裡面就將歐盟忽略了。由此可知,作為整體的歐洲是如何焦慮了!

 

 

(作者是香港資深媒體人)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