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紅綠燈”新政府對華亮“紅燈”?

時間:2021-11-11 歐洲


德國或迎來“紅綠燈”時代。

 

10月21日起,德國社會民主黨(社民黨)、綠黨和自由民主黨(自民黨)正式啓動組閣談判,討論聯合組建新政府事宜。由於三黨的代表色分別為紅色、綠色和黃色,它們被稱為“紅綠燈”組合。若談判順利,新總理將在12月初上任。至於由基民/基社聯盟(聯盟黨,黑)、自民黨(黃)、綠黨(綠)組成的“牙買加”聯盟,也許要成為泡影了。

 

不管“紅綠燈”組合還是“牙買加”聯盟,德國都將迎來政治新變局。“紅綠燈”政府會對中國亮“紅燈”嗎?

 

目前看,中德關係將迎來不太穩定的調整期。

 

中德關係“失穩”的並非德國政壇的兩個大黨,不管是最有可能成為德國總理的社民黨總理候選人朔爾茨,還是聯盟黨總理候選人拉舍特,他們都是穩健政治家。兩黨都有執政經驗也曾共同執政,對華政策基本趨同。若兩黨獨立或聯合執政,都會基本延續默克爾時代的對華路線。

 

(朔爾茨。圖片來源:Reuters)


但是“紅綠燈”組合中,自民黨和綠黨一個相當親美一個極端反華。兩個小黨左右著社民黨乃至聯盟黨的權力“七寸”,會在組閣談判中“獅子大開口”——爭取關鍵職位,如外交部長或財政部長。若其如願以償,德國對華外交或會轉向,對華經貿政策也會調整。雖然朔爾茨被視為務實政治家,甚至被視為“親華派”(美國彭博社語),受制於權力制衡也無法維持對華穩健政策。戴著權力制衡鎖鏈跳舞的朔爾茨,恐難跳出中德關係和諧的舞步。

 

中德關係也受到西方集體反華情緒的感染。美國反華,基於被華超越的極度恐懼。拜登時代一方面對標對表中國,啓動“燒錢”的拜登經濟學模仿中國以維持美國對華優勢;另一方面通過“美國回來”組建反華盟友圈。歐盟附和,既是意識形態上的共鳴,也是長期依附美國的條件反射。在涉疆涉台涉港等干涉中國內政方面,歐盟亦步亦趨追隨美國。在反華方面,歐洲議會和立陶宛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國會議員鬧得更歡。5月歐洲議會凍結《中歐投資協議》,提議歐盟駐台機構更名等。立陶宛則退出中國-中東歐合作“17+1”機制,捷克與斯洛伐克也在台灣問題上大做文章。近日,歐洲議會又搞出組團訪台鬧劇。

 

作為歐盟主心骨,德國新政府不能忽視歐盟反華“主流民意”。親美的自民黨和反華的綠黨也在歐洲議會擁有相當的政治活躍度,德國新政府對華路線會因政治議題影響到兩國穩定的經貿合作。起碼,在聯合政府的磨合期,中德關係會經歷一番摩擦。從大選期間各黨派炒作反華議題,到組閣談判期間各黨精英發表的言論看,“紅綠燈”政府達成了以下不利對華關係的共識:一是要在歐盟制定統一的對華政策,這顛覆了默克爾時代穩定和獨立對華政策的路線。二是認為德國對華經貿依賴對德不利(社民黨聯邦議院外交政策發言人施密德),新聯邦政府應“重新審視”中德關係和德國對華經濟依賴(自民黨議員、聯邦議會德中關係小組成員佛格爾)。三是強化大西洋兩岸關係,配合美國在供應鏈(如芯片)等方面對付中國。四是加強和亞非發展中國家的經貿關係,反制中國對其他國家的“經貿訛詐”。五是綠黨和自民黨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

 

此外,默克爾執政16年,德國政媒和民間對默克爾因為“審美疲勞”而生逆反心理。他們漠視中德經貿合作帶給德國的好處,卻緊盯默克爾的親華而刻意反華。

 

美國對華極端競爭,西方反華跟風,德國作為西方重要一員,在反華大合唱中也不會缺位,自民黨、綠黨也會發出不安分的反華音符。除了涉台涉港涉疆“人權”問題、供應鏈使絆子,還會在節能減排上施壓中國。黃綠兩黨,本系反華派,得志更猖狂。朔爾茨面對兩個難纏的“友黨”,在“紅綠燈”磨合期為保政府穩定也會姑息反華聲音。加之社民黨要凸顯不同於默克爾時代的對華政策,也會放大德國反華聲音。因此,聯合政府初始極端,德國對華或不斷“紅燈”閃爍,為兩國關係帶來困擾。

 

中德關係似乎不那麽樂觀,但也壞不到哪裡去。

 

德國和法國等老歐洲國家在美國反華盟友圈中已經不那麽重要,美國遏制中國的地緣政治圈在印太區域,即美日澳印四方機制(QUAD)和澳英美三國聯盟(AUKUS),這讓德國等老歐洲國家很尴尬。何況,在美國的戰略天平上擺著兩個砝碼——德國等歐洲國家反俄,日澳等印太國家制華。由於美國公開承諾不和中國“新冷戰”,兩國貿易關係也在協商“對等降低(取消)稅”,德國會成為鐵杆反華國家?理智的德國不會那麽愚蠢。

 

所以,不管“紅綠燈”還是“牙買加”,中德關係會有波折甚至動蕩,但合作共贏的主調不會變。

 

執政16年的默克爾成了中國“老朋友”,在其之前的科爾(聯盟黨)和施羅德(社民黨)兩位總理,最終也都成為中國“老朋友”。可見,統一後的德國歷屆政府都在竭力發展穩健的中德關係,對華戰略穩定性成為德國傳統。有望成為德國新總理的社民黨人朔爾茨,於2011年至2018年任漢堡市長,他治下的漢堡成為“中國通往歐洲的門戶”,漢堡企業大都響應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而且,他還因為G20漢堡峰會會見中國領導人不提“人權”遭受批評。眾人皆知默克爾時代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德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卻不知中德2000多億美元的貿易額中一半經過漢堡。有理由相信,從漢堡州長和聯邦政府財政部長升級為聯邦政府總理的朔爾茨,對華戰略眼光只能越來越高遠,而不會一直被兩個反對黨所掣肘。

 

後危機時代,全球面臨著更激烈的系統性競爭。德國要維持在歐盟的領導力,要保持全球大國的競爭力,也不能一路反華。當然,中國對德國新政府也要有耐心,不妨對“紅綠燈”組合察言觀行,既要充滿自信,也要有戰略定力。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