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統”

時間:2021-11-12 歷史與文化


“統”,多義,其一為“統一”,即“部分聯成整體;分歧歸於一致”。就國家而言,其本質特徵之一就是有固定的領土,領土是國家生存的空間。每個國家的領土都是歷史上形成的,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是鐵一般的事實,任誰也不能否認。然而由於歷史的原因,台灣至今還沒有回歸祖國懷抱。

 

台灣島內一小撮頑固的“台獨”分子叫囂“台灣獨立”,不過蚍蜉撼樹。歷史終將證明,台灣一定會回到祖國的懷抱,“台獨”頑固分子蘇貞昌、游錫堃、吳釗燮之流必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台海兩岸統一是全球炎黃子孫的共同願望、集體意志。

 

台灣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回歸祖國,這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可笑的是一個叫馬克·米利 (Mark Milley) 的美國高級將領指手畫腳,預測“武統”時間,說什麼中國大陸不太可能在未來幾年內以軍事方式攻台。為了給“倚美謀獨”的台灣民進黨當局壯壯膽,這位蔡英文們眼裡的洋大人還丟下一句話,說美國絕對有能力保衛台灣。“有能力”,還“絕對”,或許不假;但是,心甘情願嗎?劃得來嗎?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嗎?廣東話說“夠膽”嗎?這倒要看看美國人的回答了。

 

(圖片來源自網絡)


當前兩岸局勢高危。11月10日,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如何看待當前台海緊張局勢時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始終堅持的對台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最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和平統一”,即“和統”是基本方針,但是,大陸從未放棄過“武統”選項,只要“和統”的希望未到盡頭,就不會使用這種會傷害島內人民的手段。其實,“和統”还是“武統”,並不取決於大陸作何選擇,而在于台湾当局及美国在涉台问题上的立场。果真有一天中國大陸不得不以“武统”方式解決台灣問題,那也是被島內一小撮“台獨”分子和域外干涉勢力逼出來的。

 

說到“逼”,筆者看到內地有人提出“逼統”,香港有人提出“迫統”。“逼”也好,“迫”也好,不過是一個取“逼迫”的前一個字,一個取“逼迫”的後一個字,而所謂“逼迫”就是“緊緊地催促;用壓力促使”。這使人想起了72年前的“北平方式”。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毛澤東說,這種“不流血的鬥爭方式,並不是不用鬥爭可以解決問題的”,傅作義是迫於解放軍強大軍事壓力,在中國共產黨的團結爭取和各方面推動下,才於1月22日在《關於北平和平解決問題的協議》上簽字的。這說明儘管有“鬥爭”,有“逼迫”,但就其方式而言,還是和平方式。對台灣,也是這樣,要麼“和統”,要麼“武统”,“和統”也是有壓力的,甚至是被“逼迫”的,但是並不稱之為“逼統”,更不能與“和統”“武统”鼎足而三,再立一個“逼統”的新名目。

 

“逼統”論者說“逼統”是大陸統一台灣的第三種方式。所謂“逼統”是指在不放棄武力統一台灣,且在對台灣實行武統之前,對台灣實施政治、經濟、貿易、民生、金融、外交、文化、教育、科技、旅遊、財產、身份、法律、職業生涯、宣布黑名單、封鎖海峽、佔領外島等一系列的、組合的、綜合的手段,逼迫台灣當局與大陸實現統一。具體措施有如下12項:身份“逼統”、國籍“逼統”、貨幣“逼統”、財產“逼統”、保險“逼統”、婚姻“逼統”、旅遊“逼統”、經貿“逼統”、公職“逼統”、投誠“逼統”、統派“逼統”、獨派“逼統”、清空“逼統”。

 

論者自稱,這是一種“超固有思維定式的統一方式”。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針對“中華民國政府”的和平統一,也非武力統一,而是直接針對台灣民眾個人的“身份統一”和“國籍統一”等,也可稱為“逼統”,即大陸統一台灣的第三種形式,創造第三條統一道路。

 

這也“逼”,那也“逼”,“逼統”論者所提的12種方式,其操作性如何?請看一例——貨幣“逼統”:凡是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身份證”的台灣民眾,中國大陸讓利台灣民眾,人民幣與新台幣的兌換比率為1:1(2021年4月1日人民幣與新台幣的兌換比率為1:0.23)。台灣民眾凡是持有新台幣的,均可以按照1:1的匯率兌換人民幣。大陸每兌換一元新台幣,讓利給台灣民眾0.77元人民幣。由中央政府承擔,由大陸國有銀行:工農中建交等負責兌換業務。试问,這種方式有可操作性嗎?我認為論者所提出的12種方式不過“烏托邦”而已。退一萬步說,即使12種方式條條落實,也沒跳出“和統”範疇啊!

 

至於香港一位評論家撰寫的《武統之外 還有迫統》,在邏輯上就不能成立,因為如前所述,“和統”過程中有鬥爭,既有“逼”,也有“迫”,何來“還有”?

 

台海兩岸必須統一。怎麼“統”?或“和”,或“武”,只要“和”還有一線希望,就不能動“武”。

 

“逼統”“迫統”論可以休矣!

 

 

(作者是香港資深語文工作者)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