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義偉訪越南印尼:得“東南亞者”得“印太”

時間:2020-10-19 亞太




日本新政府的外交活動開始了。當地時間18日下午,日本首相菅義偉開啟了上任後的首次外訪,目的地是越南和印尼。作為安倍晉三繼承人的菅義偉首相,是否會沿用前朝的“名堂”——“俯瞰地球儀外交”,目前尚不清楚;清楚的是,有一點是一樣的,首訪都是越南。

 

菅義偉在東京羽田機場稱,此訪目的是與兩國“構建信任關係”,繼續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19日結束在越南河內與越南總理阮春福的會談後,他將前往印尼,並於20日在雅加達與印尼總統佐科會談。日本傳媒早前報道指,日本政府希望藉此加強印太地區國家的國防能力,抗衡中國的海洋活動。在全球與各區域針對後疫情時代做出應對與準備之際,菅義偉就任首相一個月後的首次出訪別具意義。

 

菅義偉此行勢必觸及印太戰略議題

 

與菅義偉訪越印(尼)所可能獲取的雙邊成果相比,中國更關注菅義偉訪問期間,與越南總理阮春福就防衛裝備和技術轉讓達成的原則性協議,包括原則上同意日本對越南出口軍事裝備及技術,以加強印太國家對抗中國海事發展的能力。

 

這涉及到越南在印太戰略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前被問起時,越南外交部以書面補充回應,越南與東盟(ASEAN)各國最近已對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展望(AOIP)提出東盟願景;並列出優先合作領域和原則,建立一個以東盟為中心的開放、透明、包容與基於規則的區域架構,促進區域合作倡議等。

 

越南外交部還表示,越南希望並歡迎在尊重國際規則、法律及各國正當權益的基礎上,各種有助此區域和平、穩定、合作與發展的倡議,確保東盟對正在形成的區域結構發揮核心作用。

 

其實,這裡已經觸及到東盟與主導印太戰略的美日澳印“四國機制”的關係問題了。

 

印太戰略”四國機制”的內部分工



美日印澳“四國機制”,被有心人稱之為“亞洲北約”的雛形。但是,光“四國機制”還遠遠不夠,要成為圍堵中國的有力組織,還缺了非常關鍵的中間環節,就是東南亞國家,即東盟成員國。

 

在面對中國的問題上,四國也需要有分工。美國負責正面打壓,這“帶頭大哥”非美國而不能勝任,因為其餘三國論單打獨鬥都還不是中國的對手。美國打壓中國的手段,自特朗普上台後,針對中國內部:從經貿到高科技,從新疆到香港,從西藏到台灣等,全方位拉開陣勢;圍繞中國外部:美方將戰場設定在南海等西太平洋廣闊的區域。於是,最新的動作便是,美國海軍本月15日宣佈,軍艦“雷根號”航母戰鬥群重回南海。

 

日本與中國的關係,近20年以來,經歷了磕磕碰碰,反反復復,高高低低,最終回歸理性與正軌。日本雖與中國有釣魚島糾紛和歷史問題的恩恩怨怨,可在遭遇世界經濟增速下滑、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全球貿易受到嚴重影響的2019年,雙方經貿總額仍然超過三千億美元。中國連續12年為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國,日本還成為了中國第一大外資來源國。在這種情形下,菅義偉已表示不願意與中國為敵。

 

澳大利亞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力量或許還不如韓國,但卻是泛英“五眼聯盟”的重要成員。印度在印度洋充老大,到了西太平洋或南海,其海軍實力恐怕只夠在航母甲板上表演瑜伽。何況,印度與中國在陸地邊境上正商討將衝突降溫。於是,印度成了“四國機制”中立場最搖擺的一個。印度總理莫迪前幾年曾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安全峰會上,明確表示對印太戰略的質疑。至於現在反轉是否屬權宜之計也未可知。可見,要保證印度能長期留在“四國機制”中,還需美國、澳大利亞去做細緻的思想工作。

 

那麼,慫恿東盟10國反華,加入到印太戰略中去,與“亞洲北約”走近,誰去做工作最合適呢?思來想去,恐怕非日本莫屬。拉攏東盟,突破口應選在哪?日本瞄準了越南與印尼。

 

中越關係微妙與越南對印太戰略的嚮往

 

在印太戰略上,美國等國要假借東盟之力,需要爭取的對象主要是新加坡、越南和印尼。

 

新加坡傳統上是美國的小兄弟,自不待言;美越關係,從宿敵到盟友,這彎轉得太大,歷史的傷痕太深,要靠時間去消磨,加上,美國口惠而實不至,難以讓越南信服;可換做日本去做中間人,就不同了。日本是越南的最大外資來源國之一,雙方並沒有領土及歷史問題的糾紛。

 

那麼對於印太戰略,越南是甚麼心態呢?從該國外交部對於菅義偉到訪的回應看,越方的態度是積極的。只是,這種立場能多大程度上構成東盟10國的共識,有待時間檢驗。

 

越南對美日等國的印太戰略的開放心態,其實不難理解。該國是南海的最大既得利益者,也是最希望將南海問題國際化的國家之一。越南佔據南沙島礁最多,較早與域外國家石油公司合作開發南海石油。20世紀80年代至今,油氣產業已成為越南主要經濟支柱之一,油氣業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高達20%~30%。越南一躍從“貧油國”變為重要的產油國,由完全依賴進口石油變為石油淨輸出國。

 

但2020年7月BBC中文網的一篇報道暗示,中國的施壓導致越南被迫停止在南海的部分油氣開採項目,越南因此遭受巨額經濟損失。



這反映出中越關係的兩面性與複雜性。所謂“兩面性”,一方面指兩國是鄰國,同屬社會主義體制,中共與越共還保持著健康的政黨交往;另一方面,領土爭端從陸上到海上,雙方曾在陸上與海上兵戎相見。所謂“複雜性”,在於兩國經貿的依存度很高。2020年一季度東盟首次取代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交易夥伴,且在東盟成員國中,越南對中國的進出口規模居首位;同時,中美經貿摩擦間接令越南獲益,中國的一些產業鏈轉移到了東盟國家,其中以越南為主。

 

越南的這種對華兩面性和對西方印太戰略的嚮往,反映在近期對待中國南海軍演的表現上。越南外交部10月1日表示,中國解放軍於10月5日開始在南海西沙群島海域、東海海域、渤海北部進行軍演,將會損害《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這位外交部發言人指出,中國解放軍演習可能會使談判的努力,變得複雜化。

 

印尼一直在南海爭端之外

 

至於菅義偉此訪印尼,將與佐科總統就中國增強在南海的存在交換意見,恐怕是想借題發揮。長期以來,印尼並不是南海主權的聲索國,中國更沒有與印尼在南海島礁或海域在主權層面上發生糾紛;如果有,也僅僅是納土納群島海域的捕魚問題。首先,中國承認印尼擁有納土納群島的主權;其次,捕魚區域涉及到專屬經濟區的劃定,這部分或與中國主張的九段線有重疊;最後,因漁民作業的特殊性,跨界捕魚時有發生,世界各地都有。在主權不存在爭議的情況下,雙方本著協商的態度,事情不難解決。

 

菅義偉訪問印尼,除了日印(尼)雙邊關係外,特地強調中國因素,拿中國說事,主要還在於印尼是東盟最大的國家。如果連東盟最大的國家都對印太戰略、對“亞洲北約”、對“四國機制”不“感冒”的話,那麼,菅義偉拉攏東盟的任務恐怕難以完成,此訪的成效也將被大打折扣。

 

長期以來中印(尼)維持了良好的關係。印尼總統佐科在2019年4月17日再次當選總統的一個重要原因,來自他的發展印尼經濟的承諾。他發展經濟的宏偉藍圖,包括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和印尼第三大城市萬隆之間建設一條高速鐵路“雅萬高鐵”,本身就是主要由中國投資和建設的基礎設施項目。

 

得“東南亞者”得“印太”:中國與“四國機制”的拉鋸戰

 

無論從地緣政治、人口、市場,還是能源通道等元素考量,東南亞是印太戰略拓展與反制的兵家必爭之地。由於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對中國採取排他性的取態,因此猶如冷戰時期北約針對蘇聯,當下針對俄羅斯一樣,“四國機制”作為“亞洲北約”的雛形,勢必要擴容,那麼東南亞國家將成為主要目標。面對著美日澳印等國的拉攏,東盟成員國可以不在中美之間做選邊站;可是,在“亞洲北約”的招攬下,會否怦然心動,加入到與中國對抗的區域組織的大合唱之中?

 

印尼前副外長帕迪·賈拉爾10月15日在美國《外交學者》撰文指出,在東南亞,美國的反華主張不太可能有市場。畢竟目前首要關切是抗擊新冠疫情,而且東南亞各國政府都務實地將中國視為解決其經濟困境的重要良方,若東盟承擔起反華集團的角色,它就會立即失去其看重的“中心地位”。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特朗普政府呼籲東南亞人反華,與華盛頓所宣稱的支持“東盟中心地位”不相一致。作者認為,今天,東南亞國家希望與美國和中國友好相處,他們也希望美國和中國和睦相處,至少在東南亞範圍內。

 

作為資深外交官,賈拉爾的言論引發重視。儘管如此,中美兩個大國、“四國機制”和東盟在東南亞地區長期共存、相互競合是不爭的事實,中國將與美國為首的勢力在這片由島嶼與海洋構成的土地上逐鹿,也成定局。或許,這種爭奪的大幕早已拉開;只是,今天卻真正掀起了高潮。

 

 

(作者是香港資深媒體人)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