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合作:角色互換漸明朗

時間:2020-10-19 大陆




對深圳和香港兩地官員來說,10月14日是個重要日子,或早已在工作日曆上進行了重點標註。這一天,習近平主席將在深圳出席中國首個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並發表事關改革開放政策的重要講話。而在香港,林鄭月娥行政長官本應發表年度施政報告,為深陷政治困境的香港提出對策,描繪前景。

 

然而,10月12日,林鄭月娥卻突然宣布推遲施政報告,隨後便北上深圳(參加40周年紀念大會)。這波安排所透露的信息,絕非承認尷尬撞期這麼簡單,而是反映香港和深圳地位變化的又一例證。

 

1980年的深圳,還只是一個小漁村。中國領導人鄧小平選擇在這裡建立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其主要考慮就是它緊靠香港。當時,香港是騰飛中的亞洲四小龍之一。香港投資者和企業確實不負所望,對深圳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崛起成一個低端製造業中心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自那之後,深圳不斷創新,實施產業升級,現已發展成為以科技、金融和貿易聞名的中國經濟中心之一。2018年,深圳的經濟規模首次超越了香港。

 

習近平在講話中高度稱讚了深圳40年來所取得的驚人發展成就,並稱之為“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蹟”。然而,習近平並未提及香港對深圳發展的貢獻,這或是香港地位下降的一個信號。

 

習近平要求深圳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大灣區是習近平提出的重大發展戰略之一,規劃涵蓋了包括香港和澳門在內的11個城市,目標是建設成可與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和東京灣區相抗衡的超級城市群。

 

習近平把深圳40年的發展成就定義為“奇蹟”,是非常恰當的,毫無誇大。40年來,深圳經濟年均增長20.7%,2019年生產總值已達2.7萬億元(約4000億美元),位居亞洲城市的前列。但在1980年,其生產總值還只有區區2.7億元。今日之深圳,已是華為、騰訊等眾多高科技領軍企業的總部所在地。

 

在中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關係緊張以及美國試圖遏制中國企業獲得美方技術的大背景下,習近平在講話中努力把深圳樹為中國高質量發展、創新和企業家精神的典範以及中國其他城市效仿的樣板。習近平要求深圳採取具體措施,構建更開放的市場環境,強化法治,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總結深圳40年來成功的發展經驗時,習近平列出的前兩點就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

 

但事實上,深圳的成功更得益於對政企關係的恰當處理,使市場真正發揮了主導作用,而政府則全心全意致力於為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習近平承諾道,中國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並引用官方慣常用語加以強調,“改革永遠在路上,改革之路無坦途”。

 

習近平主席還指出,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推進改革的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亞於40年前,因此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來進一步深化改革。

 

這些呼聲聽起來調門很高,至於承諾能否兌現,講話並未能消解經濟學家和商人的疑慮。

 

自2012年底走上權力之巔以來,習近平加強了對經濟社會的全面控制。他為此而實施的措施包括:提升國有企業的地位和作用,在民營企業設立黨組織以及強化對企業家的政治意識培養,增強對黨的忠誠度。

 

在強調意識形態的背景下,中央去年8月公布的深圳長期發展宏大計劃,就令商人及海內外觀察人士一頭霧水,因為文件要求把深圳建設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對文件仔細研讀後才會發現,中央承諾賦予深圳在實施改革開放上更大自治權,推動和加強深圳和香港合作,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更好發展。按照規劃,到2050年,深圳將屹立於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和影響力卓著、具有全球影響的全球標杆城市。

 

然而,這些相互矛盾的訊息,似乎也令黨內外改革派人士憂心忡忡。

 

前深圳市長和市委書記厲有為上月發表了措辭嚴厲的評論文章。文章分兩部分,刊發於親北京的香港《文匯報》。

 

文章的標題是《路在何方》,且這一問題在文章里被反覆提出了多達13次。厲有為堅定地認為,經過了40年改革開放之後,伴隨着左派分子再次抬頭並大談階級鬥爭和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之爭,中國再次正站在了十字路口。厲有為警告稱,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中國最容易犯左的錯誤,放棄改革開放。

 

更重要的是,厲有為認為憲法和政府對民營經濟和私有財產的保護依然不夠,這令民營企業家對未來感到不安和擔憂。

 

一些分析人士注意到,厲有為這篇觀點大膽的文章發表的時機值得關注。本月下旬,中共將舉行十九屆五中全會,會議將討論和批准下一個五年計劃(2021-25年),並制定2035年遠景發展目標。

 

和深圳一樣,香港也處於十字路口。在充滿敵意的國際環境之下,林鄭月娥別無選擇,只能尋求北京更大的支持,以重振被反修例示威運動和新冠肺炎疫情雙重打擊的本地經濟。這也就不難解釋她為何要把施政報告推遲到下月底,這樣她能有更多時間,與中央政府部門討論相關措施。

 

其實,無論你是否喜歡或能否接受,香港的前景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深圳。這和之前的情況有點兒相似,深圳的發展也曾深受香港的影響。

 

 

 (作者是《南華早報》前總編輯,三策智庫高級研究員)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