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多邊主義回歸 中國“先手棋”應對

時間:2020-11-25 經濟與科技


拜登不用再等了。


美國聯邦總務署署長墨菲23日向候任總統拜登致信,指出將會協助拜登啟動正式過渡交接進程。信件表示,總務署通知拜登可以使用《總統過渡法》所授權的資源和服務。總務署授權拜登,可使用合共730萬美元公費,用作籌組過渡班子等開支;並根據相關法例提供協助。拜登將可以使用官方辦事處,以及聽取國安簡報等等。



拜登也不再等了。


拜登實際上也陸續開始籌組白宮班底,23日宣佈了六位外交與國安團隊高級官員人選,他們都曾在奧巴馬政府時期任職。拜登的長期顧問布林肯,將獲提名為國務卿;前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沙利文,將擔任白宮國安顧問;而前美國國務卿克里,將獲任命為應對氣候變化特使。拜登當日發表聲明稱,捍衛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刻不容緩。外界認為,這標誌著拜登的外交政策將恢復自由多邊主義。


在拜登競選美國總統期間,布林肯參與了拜登的所有重大政策演說的籌備,支持美國重返巴黎氣候協議,以及伊核協議。在對華政策上,布林肯主張打造“區域聯盟”來限制中國;但他同時表示,美國同中國“脫鈎”不切實際,只會適得其反。布林肯稱,中美同時存在敵對、競爭與合作的關係。關鍵問題是,美國如何掌握主動權,並置於一個與中國互動有力的位置。


被拜登提名為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的前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沙利文曾表示,以清醒、有效的方式處理與中國的關係,是下一屆美國政府的首要任務之一。在與中國競爭時,沙利文主張聚焦於更快發展美國的經濟。

拜登團隊稱之為競爭對手的中國更不再等了。


拜登的執政團隊抹不去奧巴馬時代的痕跡,其思想勢必有別於特朗普的美國優先,美國第一,及單邊主義;其行動也確定與特朗普團隊的極右色彩不同路子。至於,是舊瓶裝舊酒,還是舊瓶裝新酒,有待於未來四年的檢驗。拜登在宣佈六位高級官員時也說到,他們的背景多元化反映出不能用陳舊的思維和習慣來應對新時期的挑戰。看來,拜登或將有新思維。


為應對拜登政府的多邊主義回歸,中國已經或正在印太地區,率先在區域經濟合作,及雙邊經貿領域下“先手棋”。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提前因應,提早佈局。


第一步,促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成功落地。


此舉標誌中國等國在多邊主義大旗下,攻下一個重要堡壘。雖然RCEP簽署是15個國家的共同成就,是東盟十國,中日韓三國,及澳大利亞新西蘭兩國八年奮鬥的心血;但是,中國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協定的最大經濟體,舉足輕重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自“苦戀”13年,終於叩開世貿組織的大門之後,對於自由貿易的追求一發而不可收拾。2020年10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柬埔寨王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至此,中國已與18個國家及地區簽訂自貿協定。還在談判的自貿協定超過13個。此外,還將與10多個國家開展自貿協定聯合可行性研究或升級聯合研究。


正是這些積少成多,點點連成線,線線構成面,才與其餘14國一道促成RCEP的臨門一腳。所以,李克強總理說:RCEP的簽署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


與此同時,中國還在國內大力開展自貿區建設。中國商務部稱,自貿區建設是推進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重要途徑。通過自貿區,中國經濟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經濟;同時,中國的市場也越來越開放,消費者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樣。


新聞發言人高峰曾指出,我們希望通過建設符合中國自身發展水準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能夠與自貿夥伴一道提升貨物、服務和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水準,共同培育全球大市場,完善全球價值鏈,以實際行動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推進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建設,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做出中國的貢獻。


第二步,向CPTPP發起衝擊。


亞太經合組織第27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日在馬來西亞的聯邦行政中心布特拉加亞落幕。會議通過《2040年亞太經合組織布特拉加亞願景》,發表《2020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吉隆坡宣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日晚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強調要以開啟亞太經合組織2020年後的合作願景為新起點,開啟亞太合作新階段,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其中,習近平說到:“亞太地區要毫不動搖支援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繼續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早日建成亞太自由貿易區,中方歡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完成簽署,也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習近平的講話對外宣佈,中國在簽署RCEP不到一週之後,即向亞太區內的另一個多邊經貿組織CPTPP發起衝擊。中國申請加入CPTPP,是以進為退;進可攻,退可守。逼美國與中國在WTO,G20,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貿易組織裡展開合作與博弈。在多邊外交中化解雙邊的矛盾與分歧;而且,多邊外交一直是中國的拿手好戲。這也是破解美國國內一些人妄圖對中國實施“脫鉤”的重要法寶。


雖然,專家認為CPTPP比RCEP更高級,前者側重於傳統的貨物貿易關稅;後者在服務貿易、高科技、智慧財產權、環境標準、勞工標準、國企改革等領域,標準更高。現時的中國未必具備成熟的條件;但是,中國將會結合實際情況,審時度勢穩定推進。可以預見,從申請到加入,必定需要經歷漫長的等待與艱苦卓絕的談判。然而,只要方向正確,就不怕路遠。RCEP談了八年,TPP花了10年,中國加入WTO耗時13年。何況,申請加入的談判進程,本身就是中國經濟更加全面進步,中國更加融入世界,中國更加開放的過程。結果很重要,過程更有價值。


第三步,為中日韓自貿區協定談判做最後衝刺。


應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韓國外交部長官康京和邀請,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於11月24日至27日訪問日本、韓國。王毅11月24日下午與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舉行約兩個小時的雙邊會晤。在之後的聯合記者會上,王毅表示,中日雙方達成五點共識,六個決定,包括雙方基於四份重要文件,互為夥伴,不互為威脅,構築契合新世代的中日關係,共同抗擊疫情,明年舉辦新一輪中日經濟高層對話等等。


王毅25日還將與日本首相菅義偉舉行會談。這將是菅義偉就任首相後,首次與中方高層會面。中日關係回到穩定階段,經貿合作,共同發展才是主旋律。中日雙方都是對方的最大貿易夥伴之一,RCEP之後,中日雙邊自貿協定自動生成,這將進一步便利兩國的經貿往來。同時,因日本是CPTPP的領頭雁之一,中國要申請加入,必將更加重視與日本的關係。可以想見,明年召開的兩國經濟高層對話,中國與CPTPP的關係將成議題之一。


(2019年8月21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韓國外交部長康京和以及日本時任外務大臣河野太郎在北京出席記者會)


從王毅訪日第一天的內容看,似乎並未觸及中日韓自貿區協定談判。王毅在25日稍後時間轉往韓國訪問後,是否會與韓方討論相關議題,值得留意。其實,RCEP落實也推動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取得進展。外界本以為,中日韓自貿談判近18年,協定有望年內簽署。現在看來,受疫情影響,今年或難以成事。可是,路透社分析文章卻指,RCEP為同樣談判多年而舉步維艱的中日韓FTA(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做好前期鋪墊。分析認為,在RCEP降低貿易壁壘和投資壁壘的大平台下,中日韓自貿談判中涉及到的諸多問題得以突破,未來將聚焦於在探索新產業鏈關係、增強政治互信等方面發力。專家稱,相較RCEP而言,中日韓FTA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的開放深度上還將進一步提升。


第四步,爭取改善與印度、澳大利亞關係。


中印關係今年大受拉達克地區邊境糾紛的打擊,反映在經貿方面,主要在於印方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從禁止使用中國的數百款應用程序到限制中國投資。據路透社消息,當地時間11月24日,印度再對43款應用程序頒布禁令,其中包括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AliExpress(全球速賣通)。路透社稱,這是針對中國的新一輪網絡制裁。


即使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印雙邊的經貿數據還是可觀的。香港《南華早報》22日發表一篇題為《對中國的進口激增,莫迪“自力更生”的印度發生了什麼?》的文章。該文提到,印度總理莫迪努力使印度“自力更生”,外界也普遍認為此舉旨在減少印度對中國的依賴。事實是,中國不僅仍是印度最大的交易夥伴和進口來源國;而且根據印度政府的最新資料,在截至9月份的六個月裡,中國在印度進口總額中所占的份額已從上一財年的13.7%升至18.3%。


文章稱,對於許多印度貿易商來說,減少對中國進口商品的依賴被證明是一個更大的挑戰。印度貿易商和製造商較難擺脫對中國商品的依賴,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缺乏高品質的當地製造的替代品。


數字會說話。在看似冰冷的經濟數據下,蘊藏著雙方的經濟依存度與共同利益。所以,中印在完成邊境各自撤軍的談判後,兩國勢將就重啟貿易與投資等各方面的合作進行溝通。中方將表現出積極的態度。


至於中國與澳大利亞,中方在等待莫里森政府的轉變,在等待中澳關係轉圜的契機。這個機會近日似乎有了苗頭。莫里森在英國智庫發表演講肯定中國的經濟發展成就。這是不是示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4日表示,中方注意到莫里森總理對於中國經濟發展全球影響和中國脫貧事業的積極評價……我們希望澳方在對華關係問題上,獨立、自主地做出客觀、理性、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


莫里森在獲英國智庫“政策交流”頒發“葛羅夏斯獎”後,透過視頻發表得獎演說,強調澳大利亞政府向來以國家利益為優先考慮,澳政府的行動不應該被詮釋為聯美抗中,澳政府未來並不會在兩大超級強國之間“選邊站”。


另外,還有報導指出,近日有澳方貿易官員希望同中方通電話。對此,趙立堅23日回答記者提問時也說了:不了解澳方貿易官員希望同中方通電話的具體情況,中澳之間工作層的溝通管道一直是暢通的。當前中澳關係的困難局面是澳方一手造成的。中方敦促澳方正視問題,糾正錯誤,為兩國關係回到正軌創造條件。


中方會抓住這些似乎有利於改善關係的信息,扭轉不斷下滑的中澳關係嗎?外界拭目以待。



(作者是香港資深媒體人)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