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施政報告》:首個沒有“反對派”的議會

時間:2020-11-26 港澳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天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不同於往年,這是立法會進入“沒有反對派新局面”後,特首首次發表的《施政報告》,全文10章、長達三萬多字,宣讀了整整兩個多小時,更有多個亮點。

 

沒有“反對派”的議會 任內宣讀時間最長

 

去年,林鄭月娥步入立法會會議廳後,因反對派議員舉牌高叫口號阻撓,最終須中途離場,首次改為視像方式發表《施政報告》。反觀今年,反對派“鬧辭”後,議會無人阻撓。

 

早上近11時,身穿淺色套裝的林鄭月娥在保安護送下緩緩步入立法會會議廳,在座議員肅立迎接,期間未有反對派到場阻撓。林鄭月娥其後走到主席台前,脫下口罩,順利讀畢整份《施政報告》。

 

歷屆特首都逐字宣讀《施政報告》,讀畢全文需時一個半小時以上,但林鄭月娥上任後大改作風,以精煉為主,先於議會內宣讀講辭,交代施政重點,再將全文詳列《施政報告》紙本及網上版。

 

相比起過去三年,林鄭月娥分別用了40分鐘、20分鐘及52分鐘宣讀《施政報告》重點,今年是她上任特首後,宣讀時間最長的一次,歷時2小時18分鐘,也是首次在立法會議會廳現場讀畢《施政報告》全文。

 

大篇幅談政治 主權國安是重中之重

 

新一份《施政報告》主題為“砥礪前行,重新出發”,重點提到要令香港重新出發,務求在政治體制上“正本清源”、在經濟發展上著力鞏固和提升香港優勢,多元並進,及在民生建設上繼往開來,力求解決眼前和長遠的社會問題。

 

與過往通常一開始就談及民生議題有所不同,林鄭月娥在首半小時中,大篇幅聚焦談政治,尤其是主權和國家安全問題,包括中央在“一國兩制”下對香港的支持,及要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香港須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等。在談及堅持“一國兩制”的部分,強調如何完善“一國兩制”實施,包括行政長官使命、全國人大常委會DQ反對派議員事件、行政主導與司法獨立不矛盾、香港國安法及保護國旗、國徽等國家象徵和標誌等。

 

筆者留意到一個小細節:林鄭月娥的西裝外套上,特別別了一個國旗及區旗的小胸針;而相比起她平時較常使用的“國家”、“內地”等用詞,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首次多次提及“我國”用語,強調“一國”的概念及香港的定位。整份《施政報告》立足於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但更重要的是,強調不忘初心,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在國家安全優先的大環境下,推動香港向前發展。

 

長遠政策多於直接“派糖” 推動大灣區發展

 

這份《施政報告》原定在上月中宣讀,唯因特首上京尋求中央支持經濟發展措施而押後至今。因此,中央惠港措施亦是此報告的焦點。

 

《施政報告》全文包含了房屋供應、創新科技、金融互聯互通、強化大灣區合作、防疫抗疫等,提出超過200項新措施。相比起直接派錢、“派糖”等措施,今年的《施政報告》更多傾向於長遠發展措施。

 

例如,房屋供應方面,覓地建公屋單位及過渡性房屋單位;青年教育方面,推動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資助青年初創企業、支援電子學習等;創科方面,推出為期五年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推動藝術科技發展等。當中還有多項涉及備受關注的民生等措施,包括延長交通補貼優惠、基層家庭輪候公屋現金津貼等。

 

另外,林鄭月娥說,中央已通過24項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政策措施,繼早前在稅務優惠、購買房屋便利、青年創業支援等方面已落實的措施,近期還將出台系列新措施,包括容許在大灣區內城市的指定港資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常用醫療儀器、在港珠澳大橋實施“港車北上”的便利和加快落實“跨境理財通”等。

 

筆者認為,由此可見,在經歷了去年社會事件和今年疫情重創後,香港未來將加大力度加快融入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對於過去“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香港來說,或許“面向世界、更面向祖國”將是未來發展的出路。

 

在沒有“反對派”的議會廳裡,林鄭月娥順利讀畢《施政報告》;未來一年,多少措施能真正落實、落實的成效如何,將更關鍵。



(原發於《紫荊》)



(作者是鳳凰衛視高級記者,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三策智庫秘書長)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