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台行程取消的歷史解讀

時間:2021-01-15 台湾


俗話說,“面是人家給的,架是自己丟的”,台灣的蔡英文當局剛剛在全世界面前丟了架。

 

話說上周任期只剩下沒幾天的蓬佩奧突然宣佈,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即將訪問台灣,隨後美國在台協會(AIT)發出新聞稿,指克拉夫特將於本月13至15日訪問台灣,14日將在“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發表演說。消息傳出,民進黨當局立即表示歡迎,發言人指“象徵台美全球夥伴關係進一步提升”,蔡英文更聲稱克拉夫特訪台之行將成為“重要里程碑”。但幾天之後,台北當局接到美方通知,克拉夫特不來了。如此重要的“里程碑”,就這樣尚未出現已經消失。過了一天之後有媒體透露,原來是蓬佩奧訪歐計劃被歐洲拒絕,太沒面子,需要找個理由給自己下台階,就以要確保下周拜登就職禮政權交接順利為理由,宣佈取消所有官員外訪活動,包括克拉夫特的訪台之行。蓬佩奧一句話,令台北當局空喜一場,白忙一場,更成為自作多情的“台美全球夥伴關係”的最佳註腳。

 

隨着中美交惡,特朗普一而再打“台灣牌”挑釁北京,蓬佩奧在下台之前匆匆安排克拉夫特訪台,當然是想利用最後機會為中美關係再打一支毒針,令拜登一上台就要面對更加險惡的兩岸關係。蔡英文當然明白蓬佩奧的目的,而這也是綠營當局求之不得的,雖然美方是單方面宣佈克拉夫特訪台之行,然後才知會台北當局,但蔡英文當局毫不介意,甚至喜出望外。幾天之後又是美方單方面宣佈取消克拉夫特訪台行程,台北當局也只能無奈表示理解。整件事情由始至終,蔡英文就像一個站在主人身旁陪笑的下人,被呼之即來喝之即去,哪裡有什麼對等、尊嚴、尊重?

 

但在兩岸問題上,對等、尊嚴和尊重這幾個詞經常被台灣方面掛在嘴邊,視之為“原則”,就在幾個月前的“雙十節”,蔡英文發表演說時表示,“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兩岸)對話”。顯然,在面對美國人時,所謂對等尊嚴之類,對於蔡英文而言統統不重要。

 



其實,自從兩岸恢復接觸以來,從談判達成“九二共識”、汪辜會談,到胡連會、習馬會,台灣方面提出的所謂“對等”、尊嚴的要求,都得到大陸方面充分的尊重,說白了就是北京給足台灣面子。蔡英文曾在1998年作為辜振甫代表團隨員訪問大陸,對此應該有切身感受。筆者90年代曾經在北京採訪海協會和海基會關於兩岸事務性會談,北京方面在所有安排,包括雙方人員層級、座位、出場、講話的先後、握手方式等,都盡量照顧對方,力求做到“對等”和互相尊重,在場的海內外記者對此印象深刻。馬英九口述的《八年執政回憶錄》一書披露,在兩岸雙方人員商討“習馬會”具體安排時,台灣方面特別強調要體現雙方互相尊重、“對等”尊嚴,而大陸方面也給予充分尊重,那幅習、馬兩位領導人在大批中外記者鏡頭前共同揮手的照片,就是一個中國海峽兩岸互相尊重的經典之作。

 

蔡英文上台之初本來有機會得到大陸互相尊重,但卻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更甘當特朗普蓬佩奧敵視中國的一枚棋子,挾美推“獨”,與大陸撕破面子。但事實證明,蔡英文在美國人面前也得不到起碼的尊重。其實,自國民黨退守台灣,美國一直把台灣當作一枚棋子,從來就沒有給過台灣當局所謂尊重,無論兩蔣時代,還是李登輝、阿扁或馬英九當政時期。當年華府要與台北“斷交”與北京建交,國民黨當局只有接到華府知會的份,事前沒有半點商量。據錢復回憶,“台灣一直把美國視為亞太親密友邦與安全保障,是最忠實的反共盟友,美國片面宣佈斷交,遭到背叛的心情有之,更多是對未來的不安”。現在蔡英文當局以為配合特朗普、蓬佩奧“反中”有功,以為建立了“台美全球夥伴關係”,可惜不過是一場美麗的誤會。克拉夫特訪台一事從頭到尾,證明台北在華府心目中的“棋子”地位一直沒有改變,這不是什麼秘密,只是有的人視而不見。



(作者是香港資深媒體人,三策智庫高級研究員)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