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漫記

時間:2021-03-04 歷史與文化



中國園林始於何時?傳說黃帝時就有“引百獸而飲甘泉的玄囿”。囿,園有垣也,垣即矮墻,但玄囿具體有多大?誰也沒見過。中國最早有園林的記載,是《詩經·大雅》中有“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母鹿或泛指母獸,這首詩大意是,周文王時就造了一個可以供皇家觀賞和狩獵的野生動物園,周文王不僅造了此園,還設置“囿人”職位,囿人類似今天動物園管理員。從這首詩可以看出,早在周朝之後,就有了最初的園林。

 

中國園林在成熟之前,大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囿”,就是有矮墻有人看管;第二個階段是“苑”,就是墻加高且開始圈養動物,也有專門負責種植林木花果的“物業人員”;第三個階段是“園”,園的最重要最基礎的標誌,就是要有房子和人長期居住。中國字“園”,按照古代造園師的說法:囗,代表圍墻;土,代表山石樹林;口,代表屋宇亭榭,也代表水源;衣,代表人,有此四構,方稱得上中國人通常所說的園林,園林最主要的功能是供人居住,是人與萬物、人與自然、人與天地和諧相處的見證,所以在中國無論什麽朝代,只要百姓富裕了,就會向往或建造一座符合自己理想的園林,至於是豪華氣派,還是樸素簡約,這就要根據主人的經濟能力、生活習慣和審美傾向而定。

 

在中國造園史上,發展最快速的時期是唐宋,唐代由於多異族,在園林營造上引進了許多西域文化特征,比如帶有波斯風味的圓形、弧形門窗,比如將葡萄架、海棠林、白蓮花圃引入園中。唐代的園林還有一個特征,就是現在所知的著名園林大多是文學家、詩人的“產權房”,王維就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輞川別業,白居易就有洛陽城外的香山別墅,晚年過著“仰視山,俯聽泉,旁睨竹數雲石”的悠閑歲月,柳宗元則在長安有“數頃田”的柳園,園內有種樹高人郭橐駝培植的數百果樹,柳宗元從果樹的生長規律上悟出做官做人的道理,並撰寫《種樹郭橐駝傳》,後被收入《古文觀止》。

 

宋代是尚文之國,造園自然會有更多的文人原素,最有名的就是由宋徽宗親自監制在汴京宮城東北隅的艮岳壽山(也稱萬歲山),這個園林可謂在疊石壘山方面集大成,宋徽宗喜歡石頭且對石頭富於人文幻想,就不惜代價,舉國搜羅最好最具代表性的石頭,耗費巨資,將太湖石、靈壁石、泰山石、八音石等等一網打盡,所以在北宋亡滅後,元代詩人郝經就有詩作諷曰:萬歲山來窮九州,汴堤猶有萬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國,亡國原來是石頭!宋高宗趙構建立南宋,更是“只把杭州當汴州”,利用整個西湖構建天然大園,歷經三代不僅蓋了禦花園、會芳、瀛春、瑤萍、碧寒等亭台軒榭,更是不斷發展,繁生出西湖十景——蘇堤春曉,柳浪聞鶯,花港觀魚,曲景風荷,斷橋殘雪,雷鋒夕照,南屏晚鐘,雙峰插雲,三潭印月。


(宋高宗趙利用整個西湖構建天然大園)


在宋代之前,中國就有許多非常有名的園林,有的建造過,有的則是文人的想象,比如華清池,至今都在。比如陶淵明的《桃花源》,杜牧的《阿房宮賦》就有點“莫須有”,陶淵明說:“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失,不復得路。”陶先生玩了個模糊,是派小哥去了,結果迷路了,再也找不到了,所以至今桃花園都沒有辦法投送快遞。杜牧言:“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勾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幾千萬落!”後來經考古學家考證,並錄制紀錄片在中央電視台播出,阿房宮實際上只打了一個地基,並沒有建造像杜牧文章中描述的建築群。

 

明清兩代是中國園林最為發達也是精品數量最多的時期,在蘇州、杭州、揚州、無錫、上海、嘉興等地可謂星羅棋步,宛若繁星,之所以那麽繁榮,最重要因素有三條:一是出現了一大批造園大師,如張南陽,他的代表作有上海的豫園;如既是理論家又是造園師的計成,他為阮大鋮在南京建造過石巢園;如多才多藝能瓷器漆器銅器的周秉忠,蘇州留園就是他幹的工程;如被載入《清史稿》的張南垣,他承包中標的有無錫寄暢園、嘉興煙雨樓,尤其是寄暢園,康乾兩帝南巡,多次夜宿在寄暢園。二是這批造園大師大多居住在江南,便於相互學習交流,那個時候又有極力推崇造園,造園子、養戲班、交朋友是當時的時尚,就這樣在江南集中出現了一大批不斷攀比,不斷提高建造水平的園林佳作,這也是現今江南、蘇州一帶為什麽會有那麽多座園林,代表著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水平的原因。三是當時園主絕大多數是富甲一方的大款或是文人中的土豪,他們也是建造園林的超級發燒友,像詩人、史學家王世貞為建造供自己頤養天年的“小衹園”,就耗時10年,幾乎用盡全部家產。他把工程托給張南陽,小祗園占地70余畝,園內四季都會盛開不同的花樹,奇石異草,爭奇鬥妍,園內有橘林,王世貞就親題:楚頌。為聽雀音,又在後院雜種榆、柳、枇杷,供鳥雀騰挪飛躍,交吭對唳,且取名:清音柵。

 

王世貞為小祇園用盡了心思,可沒想到的是由於過於碩大奢侈,他遭到了許多人的誹議,備受道德指責,王世貞識時務,於是他悄悄搬出了小祗園,並開放了小祗園供鄰里百姓玩賞,小祗園供眾人分享之後,他也逃過了更多人的“追問”,任何一個朝代,太富太肥總會帶來麻煩。清代既是中國園林鼎盛時期,也是至今實物保持最為完整的,頤和園、故宮、北京北海、承德避暑山莊等等,都是集中國古代文化和中國古典建築最高水準和智慧的萬園之園,其巧妙、精致、氣魄、壯麗,有目共睹,唯有圓明園是中國人的傷痛。



中國園林自古以來就注重人與自然交融,注重天人合一的理念,是融中國文化精神和物質條件為一體的,既有人間仙境般的田園風光,又有悠然自得的人間煙火;既有道家的精神,也有儒家的精髓。中國人造園其獨立思想也最為突出,每一座園林永遠都不會雷同,都有著各自的豐富情懷和不同意境。中國園林是中國人民所向往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智慧體現,所以當中國人經過40年持續發展日子好起來的時候,幾乎每一個人都會產生享受園林生活的情結,都希望有自己的個性小院,自己的涼亭菜地。

 

 

(作者是作家和畫家,現居江蘇南京)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