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沒有改變讓利格局 但暗示“窮台”可能落閘

時間:2021-03-05 大陆



台灣生存在一個詭異的空間裡,它自中國大陸賺取巨量的經濟利益,卻對那裡的人充滿鄙佞與惡意。這對大陸而言,其實是難以忍受的羞辱,但他們忍了。現在他們決定不能默不作聲,於是鳳梨,也僅只是鳳梨,被拿來作了一個十分隱微的暗示。

 

去年台灣賺了大陸1,400億美金,換算成台幣就是四兆。可是,去年卻是台灣最為瘋狂地污辱與叱責中國的一年,“武漢肺炎”死不改口,通訊社、報刊以至於整個執政當局,都至死不悔地用這一名詞去詆毀中國。連已依親在台灣的陸配子女“小明”,也被拒於門外,不能返台;陸生亦復如此,不僅不能回台上課,還在視頻中被老師隔空羞辱。自稱民主的台灣,卻製造了一系列的人道災難!

 

這根本是超現實的政治魔幻——政治已近於崩潰,卻繼續著和煦春陽似的貿易經濟,甚且還創下了歷史紀錄。亦即,中國大陸承受諸般污言穢語的同時,卻捧著數以兆計的銀子,向台灣買東西。就一般人的腦子去想,這要不是懷著某種深層的詭謀,就是已陷入了完全的瘋狂。

 

確是如此,在一般的情境下,政治交惡之後,經濟制裁或至少是某種關稅懲罰隨之而來。美國制裁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甚至俄羅斯,都是如此。但大陸對台灣情緒要複雜得多,台灣對其而言不是外國;更何況,絕不虧待台灣人民,甚至讓台人享受超國民待遇,自來就是北京的承諾。這個魔幻情境於是出現:台灣盡情地褻瀆、誹謗大陸,大陸也起勁地自台輸入商品、零組件。

 

但北京也有內部的民情必須照顧,當民進黨配合美國歇斯底里地攻訐中國,而大陸民眾情緒也高漲,普遍要求武統台灣時,中共必須採取一些作為以抒解內部壓力,解放機艦繞台或逼臨台灣就是不得不爾的舉措。

 

然而,當統計數字刷新了一項歷史紀錄時,就不能只有解放軍的作為了。1月14日大陸海關總署公佈統計數據,2020年台灣對大陸的出口總額突破2,006億美元大關,但大陸出口到台灣卻只有601億美元,造成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達到創紀錄的1,405億美元。這要大陸情何以堪?北京當局又豈能繼續裝聾作啞?

 

於是很快的,1月27日國台辦即藉台灣網紅博恩的一席萊豬肉鬆玩笑為契機,宣佈台灣豬肉製品禁止輸往大陸;而到2月底,再以介殼蟲的病蟲害為由,禁止台灣鳳梨進口,國台辦再出面申明,這是為了生態與農業安全,科學合理。

 

豬肉與鳳梨都是台灣農業的大宗產物,具有高度象徵性,操作這兩個產品可以立即吸引眾人眼光,國台辦也毫不避諱地站上第一線,目的即是讓它產生政治味,蔡英文以降的綠營人物都跳出來罵陣,正是北京要的效果。因為綠營愈反彈,北京愈可向大陸民意交代。

 

不過,兩次禁運都限於農產品,反而恰好顯示了北京並沒有改變對台經濟讓利的整體戰略;也就是,過去曾被若干大陸學者與民間多次討論的“窮台論”,並未提到政策的桌子上研究,或是研究了也決定不予實施。

 

這可以從去年《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10年大限之際各方談論北京是否會趁勢終止時,北京很早就明確表明沒有終止的意願,得到印證。這個決策的背後思維極其複雜,一般而言,中共作為唯物論與唯物史觀的信徒,當然還是相信,人心會朝著物質的方向轉變。北京依然以為,當台灣人都深刻察覺,他們的經濟完全仰賴中國大陸時,就會轉向支持統一。

 

北京的想法應是,此刻台灣大部分民眾不願統一,是因為大陸的物質條件還未趕上台灣,但當大陸的人均GDP若干年後快速逼近台灣時,台灣的“統獨”意願將會發生戲劇性的反轉。

 

不過,同一論述卻也正是“窮台論”的基礎,“窮台論”就是認為,只有進行“窮台”,兩岸的人均收入才會更迅速的拉近。然而,這可能不被北京當局接受,他們可能認為,人為加工實現“窮台”將遭致台灣的民心反噬,得不償失。

 

無論如何,北京就只在鳳梨與更早前的豬肉上作了文章(豬肉因很早就已不太輸出大陸,在台灣引起的波瀾甚微),其主要原因就是希望在不更動對台的戰略格局下,對大陸焦躁的民心有所回應。

 

但很顯然,這兩次舉措還藏著另一個目的,北京當局希望它因此在台灣造成一個默示性的效應。亦即,讓台灣人民都想起來,北京完全可以動手切掉台灣大半塊的乳酪,只不過是並未這麼做罷了。

 

它在隱晦地暗示:民進黨必須領會,他們如果選擇繼續充當美國的馬前卒,“窮台”政策就真的有可能落閘,那個時候可不要追悔莫及!

 

 

(原發於《優傳媒》

 

 

(作者是台灣媒體人)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