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新冷战”是美苏冷战的1.5版

時間:2021-05-05 經濟與科技


從2018年算起,美中的對抗已近四年,但對美中對抗的性質,輿論一直存在分歧。

 

特朗普時期尤其後期的美中關係,明顯滑向“冷戰”狀態,因為華盛頓公開宣稱其目標是對準中共及其領導人習近平,把中共比作冷戰時期的蘇共,號召中國民眾和中共“切割”。

 

美蘇冷戰的一大顯著特徵就是意識形態較量。美國在杜魯門(Harry S. Truman)時期出台了冷戰宣傳的綱領性文件《史密斯-蒙特法案》,在意識形態上發起了對蘇宣傳攻勢和心理戰。特朗普後期與此類似,只是手段和程度不如冷戰時期。


拜登政府打擊和圍堵中國比特朗普更狠


拜登當政後,鑒於美中關係跌到谷底,壞得似乎不能再壞,外界一度認為華盛頓會緩和兩國關係。拜登在多個場合確也表示,美中非對手,不會進入冷戰,他把中國定義為美國最嚴峻的競爭者,但拜登政府實際延續了前任的強硬色彩,甚至在很多方面對中國的打擊和圍堵比特朗普更狠。



特別是3月以來,華盛頓頻繁開展盟友外交,協調盟友的對華政策立場和行動,在新疆和台灣等問題上已經取得盟友的支持和配合。這也符合美蘇冷戰時期的另一特徵,即建立陣營圍堵對方。

 

事物都有自身的發展邏輯。中國人講究“勢”,一旦某種趨勢形成,要改變或扭轉它就很難,直到實現了這種趨勢的結果。拜登政府或者至少是拜登本人,或許也沒有和中國打一場“新冷戰”的意圖,正如4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否認中美正進行“新冷戰”,但美中雙方圍繞名為競爭實則對抗的布局及採取的手段,已經導向“冷戰”軌跡。

 

在這種形勢下,美參議院外委會推出《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既是此種邏輯發展的結果,也是美中今後對抗進一步加劇的起點。從法案的動議看,它是美國第一份跨黨派共同制訂對華戰略方針的重大法案,體現了美國兩黨及民眾共同抗中的共識,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新冷戰”正式形成的標誌。

 

在整個冷戰時期,美國在地緣政治、經濟、軍事和意識形態等各方面,全力遏制蘇聯的勢力擴張,如建立聯盟體系、實行出口管制、加強控制高新技術轉移,以及上面提及的宣傳戰和心理戰等以打垮蘇聯。戰略競爭法案也將動員多種外交、經濟和戰略工具抗衡中國,如在人權與民主、台灣與印太事務、科技競爭上和中國對抗。

 

法案也要求美國官員,抵制2022年北京冬奧會,對非洲和拉丁美洲給予更多援助,擴大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的涉足範圍,以及以更有力的發展投資銀行應對中國的國家開發銀行等。值得一提的還有,法案規定在2022至2026年間,每年提撥三億美元給“對抗中國影響力基金”,以對抗中共在全球的“惡意影響”。故說它是一份全面的抗中法案並不為過。


新法案勢必使雙方關係雪上加霜 跌入“新冷戰”


比起政府的政策,西方民主國家國會出台的法律,對行政部門具有約束力。儘管戰略競爭法案現在只是獲參議院外委會通過,但國會兩院通過該法案應無意外,時間不會很久,屆時拜登政府就必須執行法案。

 

雖然如何行使法案的權力、做到哪一步,行政部門具有一定的裁量空間,但目前的美中關係無疑不允許拜登政府在執行這部法案時,打過多的折扣,而在中國民族主義高漲,以及自視可以平視美國的情況下,也幾乎可以肯定會遭到中國的反擊,從而勢必使得雙方的關係雪上加霜,跌入“新冷戰”。

 

事實上,一些美國學者對戰略競爭法案的評價是“無關‘競爭’,而更像是對中國的冷戰宣言,並以最負面的方式闡述任何中國的行動或意圖”,這些學者擔憂,最終可能導致美中合作空間的縮小,甚至激化更加對立的兩國關係。北京已作出強烈反應。全國人大外委會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直批該法案,充斥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用心險惡,損人害己。


美中“冷戰”意識形態對抗程度弱於美蘇冷戰


美中不可避免地進入“新冷戰”無疑是中方不樂見的。然而,此“冷戰”不是美蘇冷戰的簡單翻版。後者乃以美蘇為主的兩大集團和陣營的對抗,是一場交集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對陣,或者是以意識形態形式體現的地緣政治對抗,其意識形態的特徵非常明顯。美中“冷戰”雖也帶有思想和制度的意識形態因素,但意識形態的對抗程度要弱於美蘇冷戰。

 

除此外,儘管雙方都在拉幫結派,但它更近似於美中的單打獨鬥。雖然美國的盟友體系要遠強於中國,可其盟友也不是事事聽命於華盛頓。

 

這點和美蘇冷戰亦有很大不同,原因一在於美國的力量相對於其全盛時期有所下降,二是全球化形成複雜的國際關係,使得美盟友和中國之間形成了某種程度的互相依存,特別是在經濟和氣候方面。這使得盟友在涉及中國的人權和民主事務上同華盛頓會有一定配合,在其他領域則會視自身與中國的厲害關係決定對策。

 

換言之,美國的盟友在對華立場和政策上有一定的獨立性,尤其是其歐洲盟友,這種獨立性更強。

 


其實,即使對美國而言,要完全和中國切割也是做不到的,經濟領域尤如此。另外,事關全球和多邊事務也要求雙方合作。人文交流和人員往來雖然比以前受限,但完全切斷亦不現實。所以華盛頓按照“競爭、合作、對抗”三部曲處理對華關係。這是美中“冷戰”又一不同於美蘇冷戰之處,後者只是在各自陣營循環,雙方的經濟和人文交流很少。


故美中“冷戰”可稱為美蘇冷戰的1.5版。未來它是否會升級為美蘇冷戰的2.0版,完全複製後者,只要美中和世界有起碼的正常思維,這種可能性應該不大。但由於台灣問題的存在,不排除美中由“冷戰”轉向熱戰,這是美中“新冷戰”的特別危險的地方,需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警惕。

 

 

(原發於《德國之聲》

 

 

(作者是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