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放棄疫苗專利大善近偽 中國疫苗“入世”救人於水火

時間:2021-05-10 美國



兩則好消息,頗耐人尋味。

 

一是中國疫苗“入世”。當地時間5月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批準中國國藥集團生產的疫苗可用於“緊急使用”,認為國藥疫苗對所有年齡組的總有效率為79%。中國科興疫苗也即將“入世”。中國疫苗打破西方疫苗壟斷,對“那些希望盡快保護醫護人員和高危人口的國家”是最大利好。當然,疫苗“入世”也意味著會盡快被WHO推動的新冠疫苗保障機制(COVAX)納入。

 

這對世界都是大好消息。中國疫苗早就發揮著“全球公共產品”的作用。截至4月底,中國共出口一億多劑疫苗,中外累計接種四億劑左右。中國向至少80個國家和三個國際組織提供了疫苗援助,向40多個國家出口疫苗。在全球疫苗供應嚴重不足的當下,中國疫苗“入世”能夠更好服務全球抗疫,讓“一苗難求”的發展中國家獲得更多疫苗救援,拯救更多性命,助其走出疫情泥淖。並且,在打破西方疫苗壟斷的同時,也破解了一味指責中國疫苗的來自西方世界的集體嘲弄,讓全球有了更好選擇。

 

二是當地時間5月5日,美國宣布支持全球放棄新冠疫苗專利保護。這看上去也是一個好消息,給人的感覺是美國良心發現,起碼拜登政府領到一枚全球抗疫“道德金牌”。畢竟,之前拜登政府一直堅持疫苗供應的“美國優先”。


拜登政府將抗疫視為執政百日第一要務,按照計畫,美國將於本月底實現所有成年人接種疫苗,7月底前滿足四億人接種。美國疫苗儲備遠遠高於3.3億人口的用量,雖疫苗過剩,但仍不願將多余疫苗拿出來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特別是,印度是美國反華四國機制的核心成員,但印度疫情失控向美國求援放開疫苗原料進口限制時,美國冷酷拒絕了印度,而當美國在輿論壓力下決定向印度提供醫療援助時,已經過了援助的黃金時間。印度當前已是連續10余天確診病例超過30萬,連日來又衝上每日40萬確證病例的高位,死亡人數也維持在4000人左右。印度國內出現一片反美聲音,莫迪下台之聲也不絕於耳。

 

若不做些什麽,美國拉起的反華四國機制可能破局,拜登政府執政以來的“美國回來”或將成空話。在此背景下,拜登索性走極端——支持全球放棄新冠疫苗專利保護。這樣,他不僅站到了全球道德制高點,也給陷入困境中的莫迪政府開出了一張緩釋國內民意怨氣的“空頭支票”,當然也有助於緩解美印關系。

 

拜登表演太高調,所謂大善近偽——拜登的“善”過頭了就變成了偽善。

 

首先,美國疫苗過剩,且新冠疫情總會過去,支持全球放棄新冠疫苗專利權,無損美國抗疫,只是順水人情。


其次,美國一直通過疫苗外交懟華懟俄拉幫結派,但美國並未向WHO和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疫苗援助。為了挽回美國疫苗外交的頹勢,拜登政府索性祭出放棄新冠疫苗專利權的大招,占據疫苗外交主導權。


其三,分析家們都認為,拜登政府的宣示其實是不可能實現的一句空話。美國此番宣示結果到底如何,不僅需要通過世界貿易組織(WTO)進行談判,而且還要經過私營公司的認可,作為“小政府”的白宮並無權力決定企業放棄新冠疫苗專利權。故而疫苗企業一片反對之聲,歐盟則持懷疑態度,而且在5月8日剛閉幕的歐盟社會峰會上,歐盟各國領導人已經就暫緩新冠疫苗知識產權豁免達成了一致。


其四,即使經過WTO談判達成共識,疫苗企業最終放棄新冠疫苗專利,也需要時間談判和博弈。而且,即便拿來了技術,也不是每個國家都能生產新冠疫苗,美國也可以通過限制出口疫苗原料“卡脖子”。


因此,拜登政府只是給世界畫了一個不能解饑的餅,自己卻收獲了一枚“道德金牌”。

 

算盤雖然打得精,卻惹得歐洲盟友和疫苗企業不高興。經常為美國疫苗外交“擡轎子”而不吝批評中國疫苗外交的英國廣播公司(BBC),也毫不客氣指出:“美國政府有意進行‘疫苗外交’,目的在於利用這些疫苗向其他國家施加壓力,以幫助推進美國的外交政策優先事項。”

 

更可笑的是,拜登政府在為自己沾沾自喜時,也不忘黑中國和俄羅斯“偷”去美國的知識產權,贏得疫苗外交的先機。殊不知,中國除了國藥和科興兩款傳統的滅活疫苗,也有能力研發mRNA疫苗,美國的擔憂不僅是杞人憂天,而且是習慣性抹黑。

 

綜上,中國疫苗“入市”,對世界是實實在在的好消息;美國支持世界放棄新冠疫苗專利,卻是拜登政府習慣性的“嘴炮”口惠。遠水解不了近渴,尤其救不得疫情失控的印度等國,所以虛得很也水得很。

 

當務之急,最大的“善”是向新冠疫苗保障機制(COVAX)提供更多疫苗,或者直接向印度等疫情重災區輸送疫苗。備受美國為首西方社會責難的中國,其兩款滅火疫苗未“入世”就供給了眾多發展中國家上億劑,這才是秉承國際道義和人類大愛的雪中送炭。隨著中國疫苗更多“入市”,中國也實實在在地兌現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承諾。

 

疫苗儲備過剩的美國,不為世界提供疫苗,舍近求遠談放棄疫苗專利,顯得虛偽。

 

 

(作者是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