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下馬威”:對華打擊變本加厲

時間:2021-06-08 美國




拜登延續特朗普時期對中國企業的打擊,而且“戰力”更甚。

  

上週四,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將59家中國企業列入禁止美國個人與機構交易的制裁名單。和特朗普時代相比,這份制裁中企的“黑名單”又增加了15家。而且,新的行政令涵蓋了在中國境外從事監控、利用中國監控技術來打壓人權和製造威脅的企業,都列入投資禁令範圍。此外,拜登政府也將制裁管轄權從國防部移交給財政部。有分析認為,這是因為小米曾經通過訴訟被移出制裁“黑名單”,凸顯五角大樓的應對無措。相比國防部,美國財政部在處理中國企業的制裁令上更具經驗,身份定位不像五角大樓那麼敏感且更為專業。

  

拜登上台後,中國政府和美國業界,曾寄望於拜登政府能夠取消特朗普對中國企業的制裁令。最起碼,拜登政府會對特朗普時期的對華政策進行重新評估。其實,拜登政府也的確取消了特朗普時期的行政令,但主要集中於對西方盟友的貿易戰層面,以及美國內政領域。對中國,拜登政府則是變本加厲,表面上不再執行特朗普時期的對華脫鉤,改為對華(極端)競爭與合作並行,但拜登並未改變特朗普時期的對華貿易政策,而且加重了對華人權領域的批評和制裁,尤其在涉港涉疆問題上形成聯盟合力對華。面對新冠疫情,拜登政府走得更遠,開始強調新冠病毒來自中國實驗室洩露,並急切要求美國情報部門進行調查,刻意將疫情的責任坐實到中國。此番擴大對中國企業制裁的“黑名單”,凸顯對華更加強硬的“拜登主義”似成雛形。

  

“拜登主義”的核心有四:一是高揚人權價值觀,宣示美國回來,重構美國領導下的西方和全球聯盟;二是對華實施更為嚴厲且多管齊下的遏制戰略,對華科技戰、貿易戰加碼推進,對華人權加力譴責,對華多維度壓逼;三是利用疫情、人權等加速污名化中國,將中國置於非道德境地,重塑美國在西方世界的道德形象和盟主地位;四是通過舒緩對俄關係意圖連俄制華。

  

“拜登主義”比“特朗普主義”破壞力更大。畢竟,拜登政府給美國企業列出了和中國被制裁企業剝離的時間表,打開了和中國核心企業脫鉤的開關,也在打破中美幾十年業已形成的經貿深度利益攸關。若中美沒有了經貿潤滑劑,剩下的只有摩擦“生火”了。

  

拜登繼續維持並加強對華企業制裁,是在中美兩國經貿高層溝通(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和財長耶倫分別通話)情勢下發生的。而且,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剛剛宣稱中美經貿領域已開始“正常溝通”。顯然,拜登政府給中國來了個“非正常”下馬威。在此情勢下,有分析認為拜登政府中斷對華關係評估。這不是“特朗普主義”的翻版嗎?只是蒙著“人權面紗”。

  

正因為如此,“拜登主義”已經引發內部反彈。對於拜登政府在疫情方面的“實驗室洩露病毒”說法,特朗普宣稱這是拜登拾人牙慧——因為他早就這麼認為了。儘管如此,特朗普依然大罵拜登政府“向中國鞠躬”,強調要在中期選舉中大敗民主黨。更離譜的是,特朗普宣布8月份將“重返白宮”再當總統,稱2020大選是“世紀罪行”。這是美國政治撕裂的惡性循環,基於特朗普時代的反華慣性,拜登不得不更加反華,反而更被特朗普和其支持者諷刺挖苦,讓這屆美國政府始終處於後特朗普時代的陰影中。

  

“拜登主義”對華極端競爭或遏制,讓中國對拜登政府失去幻想。若美國企業在“拜登主義”的淫威下和59家中國企業脫鉤,中美經貿聯繫也將漸行漸遠。有趣的是,拜登政府為了遏制中國,也對俄羅斯釋放善意,希望通過改變中美俄大三角關係,演繹美俄制華的“新三國演義”。隨著拜登和普京日內瓦峰會的臨近,兩國輿論並未釋放和諧氛圍,而是火力全開。美俄矛盾久矣,拜登拿普京作為反華棋子,普京不會輕易上當。大國關係以利益為根本,美國要改變中美俄大三角的遊戲規則,沒有足夠大的利益給予,很難扭轉遊戲定勢。

  

對華強遏制的“拜登主義”前路如何,會對中美兩國和全球關係產生哪些影響,值得後續關注。



(作者是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