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疫苗護照”拉開對華“疫苗外交”戰幕?

時間:2021-07-09 歐洲




歐盟“疫苗護照”來了。

 

7月1日,歐盟數字“疫苗護照”正式啟用。按照歐盟的說法,此護照相當於一種通行證,持者可豁免隔離和檢測,並能自由出入歐盟各國及挪威、瑞士等歐洲國家。此外,加拿大也將於今年秋天推出類似歐盟的“疫苗護照"。美國此前強調不採取某種強制要求的“疫苗護照”,但隨著美國社會經濟秩序的恢復,美歐或採取事實上一致的開放措施。

 

歐盟“疫苗護照”承認的是美歐等西方世界認可的四種新冠疫苗,即美國輝瑞和德國公司聯合研制生產的BioNTech疫苗、美國強生疫苗、莫德納疫苗、英國阿斯利康疫苗(AZ)。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緊急批準了八種疫苗,除了西方的這四種疫苗外,還包括印度和韓國生產的AZ疫苗以及中國的國藥和科興兩種疫苗。

 

WHO認可但歐盟不承認,內中玄機並不複雜。新冠疫情流行以來,美歐一直批評中國和俄羅斯向全球推廣疫苗的“疫苗外交”。尤其中國的兩種疫苗,成為西方攻擊的主要目標。一方面,中國將本國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向全球100多個國家提供了疫苗,遍及全球五大洲。相比之下,西方疫苗首先保證本國接種。因此,西方陷入集體有意識的中國疫苗焦慮中,擔憂中國通過“疫苗外交”提升全球影響力;另一方面,拜登時代的“美國回來”,提振了西方反華的整體合力。在此大環境下,“疫苗護照”也可能成為西方反制中國的“武器”。

 

隨著美歐疫苗接種速度的加快,美歐的情緒從沮喪又變成了疫前的“迷之自信”,強調是疫情最後的勝利者。因此,西方“疫苗外交”從被動變主動,不僅加大了對中國疫苗效力不高的批評,而且要繞過WHO繼續對華進行疫情溯源調查。更要者,在英國康沃爾郡舉行的G7峰會上,七國還達成了向全球提供10億劑疫苗的共識。其中,美國捐助五億劑,其他六國捐助五億

 

G7國家的“慷慨”包含著對抗中國逼壓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目的。通過“疫苗護照”對發展中國家形成倒逼壓力,促其接種西方承認的疫苗。當然也是為了打擊中國疫苗,和中國爭奪全球疫苗的主導權。儘管如此,中國疫苗已經完成全球化布局,西方捐助疫苗的承諾,也很難短期內兌現。加之變異毒株的影響,西方“疫苗護照”或只是西方自娛自樂的遊戲。

 

現實是,即使西方世界兌現捐助10億劑疫苗的承諾,對全球而言也是杯水車薪。按照WHO的計劃,今年9月份讓全球10%的人口接種疫苗,年底完成30%的接種率,這也意味著今年年底全球至少需要40億劑次疫苗。但是西方承諾的10億劑疫苗要到2022年底才能到位,這自然是給WHO和疫情深重的發展中國家“畫餅充饑”了。

 

有心向善其行自善,無心向善其善不善。中國從疫情初始就將疫苗視為全球公共產品,既有善心善行之舉,也佔了疫苗全球化的先機。西方疫苗待價而沽口惠實不至且具有對抗中國綁架弱小國家的目的,何善之有?

 

面對疫情,全球本應和衷共濟。在疫苗供應上,應通過WHO及其倡導的“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統籌該組織批準的八種疫苗,實現全球範圍內的有序發放。然而西方富國不僅大量囤積疫苗,而且在政治偏見下通過疫情溯源對華“有罪推定”,不僅造成了全球抗疫的內耗,也使亞非拉窮國“望苗興嘆”——幸虧中國疫苗馳援100多個國家。

 

疫情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中國和西方的治理優劣;疫苗供給也折射了中國和西方的格局高下。若西方通過“疫苗護照”在全球制造壁壘,或制造了閉關自守的圍城,待疫情褪去,西方世界會發現自己被全球邊緣化。此外,像英國一樣,不顧疫情的新一輪蔓延仍宣布解封決定的國家,也會讓西方的“疫苗外交”出現致命傷口。

 

 

(作者是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