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駐美機構考慮“改名”:或與美對台軍售有關

時間:2021-09-14 台湾


英國雜誌《經濟學人》今年5月第一期封面故事聲稱:“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結果引發全球對台海局勢的普遍擔憂。同樣是英國媒體,《金融時報》9月10日報道,多名了解內幕的人士透露,美方正認真考慮台灣方面的要求,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TECRO)更名為“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TRO)。


(圖片來源:新華社)


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中國大陸的強烈反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9月13日說,中方已就有關動向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美方應履行承諾,包括不得更名為“台灣代表處”。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朱鳳蓮也於當天指出,堅決反對台灣和中國的建交國發展任何形式的官方關係或互設官方機構。

 

對此消息,中央社和《聯合報》等台灣媒體表示,若更名成功,將是“台美”關係自1979年以來最具象徵意義的進展。

 

先不說中國大陸的反應會否及將如何影響美方對“改名”的立場與態度,就是美方本身對真正落實將“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為“台灣代表處”的意願有多高,也值得懷疑。

 

拜登簽署行政命令的可能性有多大?

 

《金融時報》的文章指出,知情人士透露,有關更改名稱的最終決定尚未做出,需要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方可正式生效。我們要問的是,美國會在這個時候,選擇以這種方式刺激中國大陸嗎?9月10日美國總統拜登剛剛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了電話。這是拜登上台後兩國領導人之間的第二次通話,而且是在美方準備紀念911恐怖襲擊發生20週年的前夕;而在此之前的8月31日,美軍剛剛完成對阿富汗的全部撤軍。在與習近平的通話中,拜登表示美方“從來無意改變‘一個中國政策’”。難道是美國政府在跟中國耍兩面派?從時間點上看,確實有可能是拜登給習近平打電話的前後,其手下的官員與台灣當局在談“改名”的事。問題是,華盛頓政府的官員屬什麼級別?《金融時報》並無說明。即使是這樣,難道拜登在9月11日之前給中方再次承諾“一個中國不變”;而在9月11日之後,拜登就隨即翻臉,準備改變“一中政策”?這種可能性有多大?

 

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表面上看,只是些字眼上的差別;實際上,是原則問題。中國外交部說了,“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美方在“中美建交公報”中明確承諾,美國人民將與台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

 

坎貝爾的態度轉變值得懷疑

 

《金融時報》文章援引兩名知情人士的消息稱,對於這一名稱變化的主張,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政策高級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表示了支持。這就更值得懷疑了。

 

坎貝爾今年5月初在出席《金融時報》舉辦的研討會時表示,關注台灣情勢是對的;但認為,美中兩國都認知到,維持某種程度的台灣現狀,最符合雙方利益。

 

路透社5月5日的報道曾指出,美國一些學者和其他人士呼籲美國政府給台灣一個更明確的安全保證,會上有人提出這個問題,坎貝爾回答:“我認為,你談到的所謂戰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會有一些非常不利(的後果)”。坎貝爾還認為,維持和平穩定最好的方法,就是結合外交和美國國防革新,向中國傳達一個綜合訊息。

 

同樣,坎貝爾7月6日出席美國智庫亞洲協會(Asia Society)活動時表明,拜登政府支持強健的“美台”非官方關係,不支持台灣獨立,美國完全了解其敏感性。

 

是什麼原因讓坎貝爾改變了上述前兩次的表達的意思?目前是美國改變對台政策的有利時機嗎?事實上,這兩三個月以來,中美關係仍然緊張;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及其阿富汗問題的善後,外界認為只是有可能令中美關係的緊張程度有所緩解。在這種局勢下,有什麼因素導致美方要改變“一中政策”,並與中國鬧翻?筆者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動因令到坎貝爾前幾個月還一再強調的問題,現在就不是問題了。

 

討論“改名”或與“美台”軍售有關

 


(圖片來源自網絡)


《金融時報》提及的,“美台”官員在馬里蘭州舉行的所謂“特殊管道”會談,應該無誤;改名問題相信也被提到會上討論。筆者猜想,台灣當局此時再對美方提出改名的要求,是否與最新一輪的“美台”軍售有關?

 

據《聯合報》本月12日報道,台海軍此前對美採購100套岸置“魚叉”導彈系統,因預算緊絀,曾向“立法院”允諾先買32套,其餘68套視情況另行籌購。報道稱,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在5月至6月間與台“國安”高層溝通時,直接點名此案必須賦予更優先排序,敦促台方盡速全案執行。因此,上個月在美方國安高層強勢要求台方必須“一次買齊”下,台海軍被迫提交新發價書,一次編足高達866億元新台幣預算。針對相關說法,台“國防部”表示不評論。

 

由此推斷,台灣當局恐怕準備以購買“魚叉”導彈來換取美方的改名承諾吧?

 

從美方的角度來看,安撫台灣的可能性更大。阿富汗事件後,盟友對關鍵時刻被美方拋棄,再次深刻體認。這當中,沒有比台灣民進黨政府更為緊張的了。因為,其他如烏克蘭、菲律賓或印尼(援引自《紐約時報》在相關報道中提及的一些政權),離開美國不會“死”,還可以有其他大國可依靠;就是民進黨政府因為一心一意想搞“台獨”,直接斷絕與中國大陸關係,只有一條道——抱美國大腿走到黑。“美台”的信任危機是致命的,它將直接影響親美的民進黨日後在台灣的執政地位。“美台”關係若趨冷,美國在西太平洋“不沉的航空母艦”的效力將萎縮。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事了。於是,美方必須給蔡英文政府予安撫。同時,美軍火商還要賺台灣的錢。而台灣當局也想藉軍售,向美方提條件。美方官員只好在“改名”上,做一些虛假的承諾,以應付台灣當局,並將“皮球”踢給美國總統。

 

問題是,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牽一髮而動全身,美國上下都準備好了?



(作者是香港資深媒體人)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