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的歷史傷疤被殘酷現實再次揭開

時間:2021-09-15 美國


“9·11”事件迎來20周年。剛剛過去的這次紀(祭)念意義重大,而在“逢十”如此重要的時間節點,美國的歷史傷口卻被阿富汗撤軍的殘酷現實揭得鮮血淋漓。13名美國大兵喋血喀布爾機場的慘劇,讓美國多了恐懼也讓世界多了焦慮——襲擊者並非塔利班而是伊斯蘭國的分支機構。這似乎意味著,美國反恐戰爭20年的結果是美國在灰溜溜逃跑的同時,陷入了“越反越恐”的尷尬境地。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拜登9月10日在一段視頻講話中強調,“9·11事件的核心教訓,即在我們最脆弱的時候……團結是我們最強大的力量”。此外,除了特朗普,小布什、奧巴馬等經歷阿富汗戰爭的美國前總統都參加了9月11日當天的現場紀念儀式。從表象上看,美國兩黨似乎在這個問題上實現了團結。但現任總統拜登呼籲“團結”卻部分印證了美國社會的分裂。從特朗普時代開始,美國政媒和民間已經嚴重分裂為左右兩派,暴力行為從街頭延伸至國會。

 

而塔利班在阿富汗重整河山奪得全國政權,意味著美國打了20年的反恐戰爭又回到起點,兩萬億美元軍費打了水漂,約2500名美國軍人更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美國其實是在塔利班的“最後通牒”下,丟盔卸甲逃出了阿富汗。

 

就在塔利班公布臨時政府成員名單後不久,媒體猜測塔利班新政府就職儀式將於9月11日舉行。事實證明這只是好事者的聯想。其實,塔利班未必通過這種方式刺激美國,繼續和美國“拉仇恨”。畢竟“9·11”是個令人傷痛、難堪的日子,對美國政府和美國人侮辱性極強。無論如何,在不能忘卻的歷史面前,塔利班組建政權已是活生生的事實。在歷史和現實的殘酷對照中,拜登政府難辭其咎。

 

美媒《紐約時報》認為,拜登成為另一個“失敗的總統”。客觀而言,美國的阿富汗反恐戰爭已經難以為繼,總要有人收拾爛攤子。前總統特朗普在執政期間已經和塔利班談判並定下了更早的撤軍時間表。只是,特朗普不想承擔美國反恐戰爭失敗的責任,而是留給了拜登。拜登的問題不在於阿富汗撤軍行動本身,而在於他把一盤僵持的棋局徹底搞砸了。拜登的武斷輕率和美情報機構的失誤,直接造成了撤軍前後的一系列亂象。


拜登的失敗,與其說是對阿富汗反恐戰爭的收尾,不如說是美國現實困擾的開始。

 

一場混亂的撤軍令美國人失望,更折損了美國重構西方世界領導力的努力。拜登親自打破了他想用“美國回來”口號重塑美國盟主地位的西洋鏡,讓不願脫離美國安保臍帶的歐盟也不得不思考建立獨立的安保力量。

 

美國必須正視塔利班的存在,但又不可能承認塔利班政權,否則將使美國20年的阿富汗反恐戰爭喪失意義。但是美國不甘心用“帝國墳場”自我安慰,更對中國、俄羅斯對塔利班的影響力耿耿於懷。而且,拜登也難以自洽他的撤軍邏輯——撤出阿富汗是為了更好地對付中國和俄羅斯。總之,阿富汗是美國的傷心地,塔利班更是美國的眼中釘。

 

在沒有更好辦法的情況下,美國只能帶領西方世界不承認塔利班政權,或者繼續對塔利班實施制裁。然而,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了美國的制裁沒有意義,朝鮮、伊朗、古巴等都是美國制裁失敗的例證。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在歷史傷痛和現實困擾中,歷任美國總統都不得不面對美國人的拷問:“9·11”事件為何發生?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值不值?塔利班為何東山再起?沒有人能回答這些問題。然而,美國耗資巨大的反恐,不僅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反而“越反越恐”。喀布爾機場針對美國軍人的爆炸,也許意味著針對美國人的恐怖襲擊已經開始。除了美國,歐盟也將承受更多難民潮湧和恐怖襲擊之亂。

 

美國的“9·11”傷疤,以為能被時間熨平,卻被殘酷現實揭開。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