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方案”機遇藏於挑戰

時間:2021-09-16 港澳


(圖片來源:中新社)


中央政府日前公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將前海合作區域面積擴大至原本的八倍。港深雙城合作發展並非新鮮事,但方案一出,各界紛紛對香港的角色進行熱議,香港到底只是“從旁協助”,還是可與前海齊發展?

 

筆者認為,“前海方案”是香港與前海間協同發展新台階的機遇,把握得好,可為香港發展注入新動能;但如果錯失機會,恐怕會被競爭對手拋離。香港特區政府必須具備長遠發展戰略思維,與灣區城市於競爭中協同發展。

 

錯位發展 “1+1>2”

 

仔細對比“前海方案”與“橫琴方案”,不難發現,香港和澳門在其中的角色有所不同。後者的定位以澳門為主體發展,強調由粵澳雙方“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即由粵澳聯合組建“合作區管理委員會”並共同履行主體責任;但前者則與過去的管理模式基本一樣,主要由深圳主導前海的開發管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會有人擔心,香港的企業和專業人才落戶前海後,或令香港流失人才。

 

“前海方案”的重點是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加快在前海建立與香港聯通、國際接軌的現代服務業體制。筆者認為,從深圳角度而言,深港合作是前海的發展重點使命;但從香港角度來說,當局應先認清自身發展現況及經濟模式長處,並把握前海作為深港合作主要載體的制度創新平台,透過規則銜接,發揮如國際金融、航運、高端專業服務業等優勢,主動與前海錯位發展,以促進兩地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發揮“1+1>2”的“雙引擎”功能。

 

先行先試三大領域

 

“前海方案”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先行先試,打造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筆者認為,其主要為三大領域行業帶來利好發展因素:

 

一是金融。“前海方案”多次提及“金融”兩個字,尤其提到要支持將國家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在前海合作區落地實施,反映中央對有關行業的重視,以及利好香港金融業的長遠發展。

 

二是創科行業。“前海方案”表明,要加快科技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聚焦人工智能、健康醫療、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物聯網、能源新材料等港澳優勢領域,對推動引領產業創新的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具有重大意義。

 

三是專業服務領域,如“前海方案”提到,要提升法律事務對外開放水平,建設國際法律服務中心和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及“探索完善前海合作區內適用香港法律和選用香港作仲裁地解決民商事案件的機制”等。

 

過去十幾年,前海的定位一向以高端服務業為主,吸引青年創業、專業服務落戶,銜接香港並促進兩地融合,“前海方案”可說是2010年前海規劃的升級版延續,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及大灣區發展機遇下,進一步銜接內地與香港制度及開放專業服務業的重要舉措。香港應把握機會,用好“一國兩制”優勢,積極參與推動前海服務業發展,否則就如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所說:“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



(原發於《香港文匯報》)


(作者是鳳凰衛視高級記者,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港區全國青聯委員,三策智庫秘書長)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