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橫合縱中適應中美博弈新常態

時間:2021-10-15 大陆


中美博弈進入新常態。一方面,雙方關鍵領域(經貿、軍事)溝通在恢復,兩國元首可能在年底前舉行視頻會晤。另一方面,美國“反華”進入深度博弈,拜登總統雖然給出了對華不謀求“新冷戰”的“承諾”,但對華出招的手段和頻次也越來越狠越快,甚至有些詭異。這給中國敲響了警鐘。

  

先從美國核潛艇蹊跷的撞擊事故說起。10月2日,美國海軍“海狼”級核潛艇康涅狄格號在疑似南海潛航時與不明物體相撞(stuck an object),造成艇上12名水手受傷。

  

美方10月7日才宣布此事。美軍如此諱莫如深,難免引起諸多猜測。網上甚至曝出撞上中國漁民捕魚設施消息。這是荒誕不經的娛樂化解讀,但也折射撞擊事故的不公開透明,讓人懷疑充滿暗黑目的和貓膩,更說明中國在追蹤監測美國潛艇在南海行動的情報方面還存在疏失或短板。警示中國必須提升情報收集能力,不能讓外國潛艇隨意在南海玩“躲貓貓”遊戲。

   

中國表示嚴重關切。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將此稱為“事故”,公開要求美國澄清事故有關情況,包括事故發生具體地點、美方航行意圖、事故詳情,到底碰撞了什麽,是否造成核泄漏,是否破壞了當地海洋環境等等。此外,中方也表達了嚴正立場:一是美方打著航行自由的旗號在南海興風作浪是事故根源。二是美方故意拖延和隱瞞事故詳情,缺乏透明度,不負責任。三是美國和英國最近決定與澳大利亞這一無核武器國家開展核潛艇合作,造成核擴散風險,誘發軍備競賽,破壞東南亞無核區建設,發生核事故的概率也會大幅上升。

  

中方嚴重關切和嚴正立場是必要的。若放任美國“陳舊的冷戰零和思維和狹隘的地緣政治觀念”,此類事故還會發生,甚至會引發核擴散災難。美國在印太區域拉地緣政治小圈子,中國也應聯合區域國家給美國式自由航行戴上公開透明緊箍咒。

  

事故讓人聯想到美英澳三國聯盟(AUKUS),輿論場過度關注法國和美澳兩國的潛艇合同糾紛,忽略了AUKUS遏制中國的終極目的。美澳和法國的“內部矛盾”很容易通過利益交換而化解——事實也是如此,拜登和馬克龍一通安撫電話,三方關係就軟化了。中國不能因為法國的誤打誤撞而失去警惕,要把握借力法國和歐盟松解美國同盟圈的契機。AUKUS雖然對華構成了迫近的地緣政治威脅,但美國的親疏遠近也使西方同盟出現了罅隙。所以,不要看美法熱鬧,要看準借力打力的門道。

  

除了日本和澳大利亞,其他西方國家未必死心塌地“反華”。利用美國同盟圈的矛盾,中國有實力和智慧打破美國編織的“反華”鐵幕。

  

區域國家對美敢怒不敢言,但對澳大利亞擁有核潛艇感到不安。新西蘭、印尼和馬來西亞都忌憚澳大利亞擁有核潛艇,客觀上也具有制衡AUKUS的作用。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美國在全球金融秩序治理上也向中國發起攻擊。同樣的暗度陳倉,一樣的聲東擊西。美國通過智庫發起、輿論跟進和調查攻擊的方式,指責世界銀行發布的《2018全球營商環境報告》存在“人為操控數據”。污蔑當時的世界銀行行政總裁、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提升中國的營商環境排名。美方對格奧爾基耶娃的“圍剿”,是為了確保美國全球金融秩序的主導權,也是遏制中國話語權的手段。歐洲人格奧爾基耶娃無端躺槍,這才激起歐洲國家的集體反對——這不僅攸關歐洲的面子也關乎歐洲人的裡子。全球金融秩序,世界銀行行長向來由美國人擔任,IMF總裁則是歐洲人的特權。美國人調查格奧爾基耶娃,要其引咎辭職,等於再次打臉歐洲。2011年,當時的IMF總裁法國人卡恩涉嫌性侵被美國警方逮捕,因此丟掉IMF總裁職位而且也斷送了競選法國總統的前程。“美國陷阱”讓法國難堪也讓歐洲丟臉。所以,這次歐洲國家(包括英國)和中俄等國堅決支持格奧爾基耶娃。歐洲國家(包括英國)不是助華反美而是為了自身利益。

  

這是大國博弈的常態。美國有遠近親屬的盟友圈子,盟友圈子在利益面前會分化甚至發生衝突,中國就能找到撕破美國小圈子的突破口,借力趁勢扭轉博弈頹勢。

   

從特朗普時期的單打獨鬥到拜登時代的結盟反華,都存在短板。所以,拜登時代不斷調整對華博弈策略,現在美國制華的重點是印太區域,兩大“反華”支點是美日澳印QUAD和美英澳AUKUS。美國在“攥緊拳頭”對華的同時,忽略了傳統和外圍盟友的利益。所以,歐盟的獨立自主意識在增強,東南亞國家不願在中美間選邊站,這都是中國可借力的博弈手段。

   

國際關係,連橫合縱,終極動力是利益。只要有實力,就能提供利益載體,就能將大國博弈轉化為利益關係,中國就能撕破美國的“反華”鐵幕。

  

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無懼鬥爭,才能適應中美博弈新常態。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