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文化驅使英國、日本與歐亞大陸分道揚鑣

時間:2021-11-23 歷史與文化


英國與日本地理、歷史、文化之比較

 

日本與英國這兩個國家,在地理、歷史、文化方面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英國是歐洲的發達國家,日本是亞洲的經濟強國,因此不少學者認為日本是“東方的英國”,主要基於地理和經濟角度。筆者將從以下五個方面略談日本和英國由於地理上居於歐亞大陸邊緣而形成的獨特的“離岸文化”(Offshore Culture)。


1、地理方面,兩國都是島國,一個位於歐亞大陸的東端,一個位於歐亞大陸的西端。面積有一些差距,日本37萬平方公里,英國24萬平方公里。人口總量方面日本要多一些。

 


(歐亞大陸兩端遙相呼應的英國和日本。作者原創圖片)

 

2、歷史方面,英國是西方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全球首先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國家,日本則是最早進行資本主義改革的亞洲國家。兩國在歷史上還是盟國,主要針對俄國和德國。

 

3、文化和民族心理方面,兩國雖然都與歐亞大陸一衣帶水,但卻都以一種半信半疑、若即若離的心態觀望大陸,都奉行遠交近攻的投機主義戰略手段。

 

4、戰略傳統方面,兩國都有好戰傳統,英國曾是全球最大的殖民國家,日本也在戰前稱霸亞太地區。

 

5、兩國的政治體制也相似。英國是君主立憲政體,議會分為上院和下院,英國的政府首腦是內閣首相。政黨有工黨、保守黨、自由民主黨、蘇格蘭民族黨、綠黨、獨立黨等。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是英國女王。日本也實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會是最高權力機關和唯一立法機關,由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內閣為最高行政機關,內閣總理大臣就是日本首相。日本的主要政黨有自由民主黨、公明黨、社民黨、共產黨、民主黨等。日本天皇也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二戰以後沒有實際權力。

 

筆者認為,英國和日本分別是歐亞兩洲的“離岸省”(Offshore Province),是附屬於歐亞兩大洲的各自的一個行政區而已。在當今時代,地區一體化和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下,英國和日本與各自所在地區的鄰國背道而馳、貌合神離、經熱政冷,甚至搞軍事對抗,是愚蠢和短視戰略。

 

英國脫歐是世紀誤判

 

英國人擅長在大國中間搞平衡,維持戰略均勢。英國近代以來就有獨立於歐洲大陸之外的傾向,這就是光榮孤立政策(Splendid Isolation)。

 

光榮孤立政策是19世紀晚期,英國在保守黨首相迪斯雷利和索爾茲伯里侯爵任內奉行的一項外交政策。這個概念最早由加拿大前財政部長福斯特提出,他肯定了英國人置身於歐洲事務之外的明智之舉。

 

與兩千多年前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爭霸、結盟、合縱、連橫類似,19世紀80年代歐洲各大國也處於結盟、爭霸的時代。英國則特立獨行,置身事外。自由黨領袖格拉斯頓1880年再次擔任首相後,提出六項原則:一是在國內建立良好的政府;二是在國外維護和平;三是使歐洲各強國保持協調;四是不與他國結盟;五是承認所有國家的平等權利;六是同情自由。這就是“光榮孤立”政策。

 

英國從入歐到脫歐前前後後也經歷了艱辛的歷程:

 

1960年,英國首次申請加入歐共體,但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否決了這項提案;

1973年,英國再次與歐共體談判,如願成為成員國;

1975年,英國舉行全民公投,決定英國繼續留在歐共體;

1997年,英國首相布萊爾計劃在97年後使用歐洲單一貨幣歐元,遭到財政大臣戈登·布朗的反對。

 

從2013年卡梅倫首次提出公投脫歐,到2016年全民公投決定脫歐,脫歐派以微弱的優勢贏得公投勝利,已經證明,脫歐並不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英國人也沒有珍惜加入歐盟的不易,始終在留歐與疑歐之間搖擺不定。

 

英國脫歐當然有對英國有利的一面,如不必繳納巨額會費,不再受到歐盟條約、體系、貿易等束縛和限制,但也失去了歐盟的權益、保障、共用資源,以及英國的影響力。可見,英國必將為脫歐買單。

 

日本脫亞“反中”路線是戰略短視

 

(日本脫亞入歐思想締造者:福澤諭吉。圖片來源:路透社)

 

福澤諭吉是日本脫亞入歐理論的集大成者,也是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思想的“總設計師”。

 

福澤諭吉在《脫亞論》一文中論述,“我日本國土雖位居亞細亞的東邊,但其國民的精神已脫去亞細亞的痼陋而移向西洋文明。然而不幸的是近鄰有兩個國家,一個叫支那,一個叫朝鮮”,“日支韓三國相對而言,支韓更為相似,此兩國的共同之處就是不知國家改進之道,在交通便利的現世中對文明事物也並非沒有見聞,但卻視而不見,不為心動,戀戀於古風舊習,與千百年前的古代無異”,“支那人卑躬屈膝寡廉鮮恥”,“支那朝鮮仍在實行古老的專制”等等,對中國和朝鮮極盡污蔑、醜化,最後得出結論,“故今日我國之上策,與其坐等鄰國開明而共興亞洲,毋寧不與他們為伍,而與西洋文明共進退;與支那朝鮮接觸時,也不必因為他們是鄰國就特別客氣,而以西洋人的方式處理即可。與惡人交友就難免惡名,我們要從內心裡謝絕亞細亞東方的惡友。”

 

在福澤諭吉的理論中,中國和朝鮮已經成為日本因循守舊、沒有廉恥、不能為伍的“惡友”。

 

在福澤諭吉思想指引下,日本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接連戰勝兩個世界級大國後,極右法西斯好戰勢力就再也刹不住車了。

 

即使今日之日本,四面樹敵,已經四面楚歌。雖然中國連續14年成為日本最大貿易夥伴,但兩國貌合神離。日本政府看不到這一點,證明日本領導人格局與層次不夠高,視野與維度不夠廣。

 

類似於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日本政府內閣也有歷史學習班,筆者僅知道的就有“日清戰爭”(甲午戰爭)學習班、日俄戰爭學習班,可能也還有“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學習班、偷襲珍珠港勝利學習班。

 

為何日本政界如此熱衷於討論此類可能引發與鄰國關係緊張的敏感話題,筆者認為,這是日本扭曲的民族自尊在作怪。日本在明治維新和甲午戰爭之前的古代歷史,幾乎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引以為榮的光輝事件,跟在中國後面,亦步亦趨。從公元663年日唐白江口之戰失敗,再到1598年萬曆中日戰爭失敗,從遣唐使赴中國學習、模仿唐文化,到明清時代淪為藩屬國,日本民族心理深處其實是非常不甘心低人一等的。正是由於日本歷史上屈指可數的“高光時刻”,才讓日本人念念不忘近代短短50年的擴張史。

 

但日本也不乏有識之士,從村山富市到鳩山由紀夫,從池田大作到宮崎駿,無不認識到中日合作的重要性。

 

今年,一本新書《“反中”亡國論》在日本引發廣泛議論和關注,該書封面上寫著:“日本離開中國無法生存的真正理由”,“最強中國觀察家向日本人徹底解說,正確看待中國的方法!”


(富阪聰《“反中”亡國論》。圖片來源自網絡)

 

《“反中”亡國論》的作者、日本拓殖大學海外事務研究所教授富阪聰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日本對華存在誤判,而一旦脫離與中國的正常交往,就會“亡國”,不是說日本這個國家徹底沒有了,而是說日本要“吃大虧”,將受到嚴重損失。他還強調,日中兩國應加強交流,消除誤會,充分利用目前亞洲的發展機遇期,實現雙贏。

 

《“反中”亡國論》為日本沉悶、壓抑的政治生態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氣。

 

總之,日本與英國歷史上的離岸文化是一種地區分離主義思維,與戰後區域政治經濟一體化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背道而馳。英國與日本對歐亞大陸的偏離只是暫時現象,因為人類的認知是曲折的,要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才能鍛造出顛撲不破的真理。

 

歷史終將證明,與鄰國建立穩定、密切、牢固、持久的政治、經濟、安全和戰略聯繫,將是這兩個歐亞大陸的離岸國家永恆的歸宿。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日本政府終將意識到,擁抱中國、回歸亞洲,才是日本明智的未來。

 

 

(作者是中國內地學者,自由撰稿人)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