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病開放和燒錢增長,美式供應鏈沉疴難治

時間:2021-11-25 經濟與科技


(圖片來源:BLOOMBERG NEWS)

 

寒冬季來臨,美國人將迎來最昂貴的冬天。有分析認為,這或是30多年最難捱的凜冬。油氣價格倍數上漲,聖誕購物季也不能像以往瘋狂掃貨……美國洛杉磯港口的集裝箱貨船還在焦灼地等著卸貨,而上岸的集裝箱卻無法卸貨,港口則堆積著數十萬隻集裝箱……美國怎麼了?一場新冠疫情不僅暴露了美國治理的低效無能,還讓世人看到了美國社會的系統性硬傷。戰後美國成就的全球燈塔形象,陡然變得黯淡無光了。

 

這並非“興勃亡忽”宿命,而是美國沉疴積累的必然。

 

以疫情為例,美國政府既沒有採取科學防疫措施,也沒有體現出足夠的動員力和執行力。當然,抗疫物資的匱乏,行政效率的低下,既是美國製造業長期空心化的結果,也是美國府院政治互相拆台的常態。疫情引發的突發危機面前,美國政府惶然無措後只能消極無為。疫情也暴露出美國民眾素養的低下與顢頇,不戴口罩不信疫苗但盲信自己和政治偶像(如特朗普胡亂開的抗疫藥方)……當然,各州政府也是各自為政,不僅強搶醫療資源,還上下左右攻訐,疫情面前依然擺脫不了政黨惡鬥習性。最終導致美國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雙第一”,大選年更使美國抗疫退居其次,而且引發特朗普始終不服的大選造假疑雲,甚至引發國會暴亂。因此,疫情甚至動搖美國民主根基。

 

拜登上台,雖將抗疫作為第一目標,但是沒有統一的管控措施,美國民眾也不配合,美國抗疫只能依賴疫苗。這也是美國政府抗疫所能展示出來的唯一科技優勢了——然而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接種疫苗,加之美國政府還要開放刺激經濟。所以,疫情在美國變成了難救治的慢性病,美國帶病開放與德爾塔變異病毒株的蔓延,讓美國最後不得不選擇與病毒共存。結果是,美國因疫而死的人數即將達到80萬,很多美國人依然不願意打疫苗加強針。

 

若說疫苗的科技優勢並未帶來美國疫情好轉,美元霸權也讓“拜登經濟學”陷入困境。18個月,美國燒錢規模已達7.1萬億美元,除了給美國人發紅包,也給中小企業發錢,更對標中國搞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

 

“拜登經濟學”的燒錢,的確刺激了美國經濟增長,但也帶來了層層疊加的副作用。首先,美國燒錢的確刺激了經濟增長,但是經濟擴張和疫情所致的產業鏈供應鏈阻斷形成了矛盾,於是導致了物流成本高企和大宗商品價格攀升。其次,美國給民眾拼命發紅包,導致美國人工資異常上漲(超90%是政府撥款),不僅在疫情時代養了大批閒人,這些人寧願待在家裡或走上街頭鬧事也不願出去工作,而且也刺激了過度消費。這不僅導致產業鏈供應鏈缺人(譬如港口無人幹活導致集裝箱積壓),也加劇了消費品供給不足。其三,中美貿易戰導致輸美商品價格高企,對華貿易戰對美形成反噬,而且直接影響美國年末掃貨消費。其四,美聯儲無底線大水漫灌政策導致美式通脹飆升。美國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已經升至6.2%,創下1990年11月以來的最高值。美聯儲不得不放棄通脹“暫時”說法。

 

美式通脹也溢出到全球市場,導致全球大宗商品漲價也禍延美國市場。這些都是美國濫用美元霸權極度量化寬鬆的惡果,美聯儲為了刺激美國經濟增長,也失去專業性和獨立性。供給側和消費端的深度矛盾,讓美國社會出現了光怪陸離怪現狀。從港口堆積如山的集裝箱到焦渴等待卸貨的遠洋貨輪,從貨物供應不足的超時到排長隊的加油站,美國生產生活物資都供應不足而且全面漲價。隨著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梗阻,美國燒錢刺激和帶病開放的經濟增長越快,供應鏈負擔越重。

 

通脹壓力之下,美聯儲11月份宣布縮減購債計畫。但是,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或帶來發達經濟體的跟隨效應,並引發全球尤其是新興經濟體的新一輪資本流向移動。美國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的貨幣政策一樣,大水漫灌則引發全球通脹,政策緊縮則造成新興市場資本外流。美國再次憑藉美元霸權利己禍人,將拖累全球經濟復甦進程。

 

“拜登經濟學”的強刺激,或給美國經濟帶來光明尾巴。有機構預測,美國第四季度經濟增長或達5%(按照年率),但受制於產業鏈供應鏈拖累開始後勁乏力,美國諮商會預測明年一季度將放緩至2.6%。

 

若疫情沒有好轉,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會更糟。製造業空心化、消費容量極大的美國供應鏈沉疴或變危機。燒錢的“拜登經濟學”難以為繼,美聯儲也將陷入舉步維艱的政策選項中。如果美國對華貿易戰繼續下去,美國或迎來持久的高消費時代。然而,疫情時代的殘酷事實是,美國不僅無法讓逐利為本的製造業回流,也無法找到中國製造的替代市場。至於“拜登經濟學”對標中國的大規模基建計畫,既無時間空間可行,也無足夠的機器設備和吃虧耐勞的施工隊伍支撐。

 

凜冽的寒冬,飛漲的物價,空空的貨架,積壓的集裝箱,疫情下的美國不僅僅面臨著供應鏈沉疴,也患上了全身疾病。美國能否疫後康復,不得而知。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