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東部局勢對台海的啟示

時間:2021-12-24 軍事與安全


(圖片來源:路透社)

 

臨到歲末,俄羅斯與烏克蘭邊境地區局勢驟然緊張。這既與烏東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有關,又是下個月美俄將討論北約與烏克蘭關係前,俄羅斯的預先動作。

 

明天(12月25日),就是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的30年紀念日。自從蘇聯解體以來,北約並沒有放鬆對前蘇聯的主體國家俄羅斯的窮追猛打。北約東擴逼到了俄羅斯的家門口,在俄羅斯的重要鄰國格魯吉亞、烏克蘭及白俄羅斯之中,前二者已經倒向了西方,這迫使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結成了戰略同盟,前不久白俄同意俄羅斯在其境內部署核武器。


西方策動烏克蘭政府從親俄到親西方的轉變,下一步的目標顯然是將其納入北約;而面對俄羅斯的壓力,烏克蘭投向北約懷抱的心情更加急切。對此,俄羅斯“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俄國憑藉實際控制的烏東地區,陳兵邊境,與西方展開戰略博弈,逼使北約承諾放棄烏克蘭。否則,普京威脅當地可能爆發戰爭。根據烏克蘭安全與國防委員會的數據,俄羅斯現在於邊界200公里範圍內部署了12.2萬名軍人。

 

美國表示已準備在2022年1月就俄羅斯上週公布的“具有法律約束力”兩項安全條約草案舉行會談,聲稱其中一些提議“不可接受”。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表示,對俄羅斯邊境部隊的進一步調動非常擔心,並呼籲進行對話。

 

從美對烏態度看“美台”關係“堅如磐石”


(圖片來源自網絡)


對於美俄下個月有關烏克蘭與北約關係的談判,美方會否答應俄方的要求,簽署“具法律約束力”文件,承諾北約多少年內不談烏克蘭加入問題不得而知。然而,就美國總統拜登對烏克蘭求助的回應,可見華盛頓對盟友的一貫態度。拜登本月8日表示,由於烏克蘭目前並非北約成員國,如果俄羅斯真的越界動武,美國沒有義務派兵協防烏克蘭;除非俄國發動入侵,否則不會像基輔提供軍事援助等等。

 

本屆美國政府是如何對待盟友的?從美軍自阿富汗撤軍拋下北約盟軍、阿富汗親美政府不顧,到面對烏克蘭的反應,可知其一脈相承的做派。分析認為,目前的的國際形勢頗不利於美方。歐洲有烏克蘭問題,俄羅斯在俄烏邊境集结10多萬大軍;西太平洋區域,美國這兩屆政府不停地打“台灣牌”,意圖“以台制華”,導致台海局勢緊繃,中國大陸對台灣不斷提升壓力。拜登政府除了國內疫情及經濟問題,對外還面臨中俄壓力,有兩面受敵的危險。

 

台灣蔡政府當局,“倚美謀獨”,阿富汗事變儼然是個警示;白宮及北約如何應對俄羅斯的條件,又將是個指標。

 

安倍晉三為何拿烏克蘭說台海?

 

作為不甘寂寞的政客,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近期每逢公開場合必談台灣問題。12月19日在福岡市一場演講會上,當談到俄羅斯重兵部署烏克蘭邊境一事,安倍表示,“這也是對台灣的一面鏡子。我也想象過如果國際社會不能阻止俄羅斯的入侵,中國會怎麼想。”安倍隨後呼籲,“日本也必須擁有打擊的力量,以加強日美聯盟的紐帶。”

 

安倍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是否暗示美國未必能或未必會阻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同理,美國也未必能或未必會阻止中國大陸統一台灣。因此,安倍才要叫嚷“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日美同盟有事”。安倍的危機感是否來自一旦美軍袖手旁觀,甚至選擇抽身退避,“護台大任”豈不落到日本的頭上?

 

從客觀上看,日本位於台灣島的北邊,屬於第一島鏈的相鄰地區,日本的西南島嶼與那國島,與台灣最近距離僅110多公里;中日爭議的釣魚島,台灣方面將行政歸屬劃為宜蘭縣管轄;歷史上,台灣曾是日本的殖民地,時間長達50多年之久,“台日”關係千絲萬縷,台灣受日本影響頗深;二戰後,美軍又成為日本本土的佔領軍。


截至 2020年9月底,陸海空和海軍陸戰隊合計的駐日美軍達到5.3萬人,分駐在日本的89處美軍基地和軍事設施中。日本是美國在印太地區最重要的軍事重鎮,因而美軍的印太地區行動,駐日美軍將承擔重任,美國若軍事干預台海事務,駐日美軍一馬當先,在美日安保條約下,日本自衛隊將充當配合甚至是單獨的角色。日本政府12月21日更宣布,日美兩國政府就明年度起五年駐日美軍經費的日方負擔達成共識。日方要支付1.055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91億元),較過去五年增加750億日元。有關預算將用於採購日美聯合訓練所需的新系統,以提高自衛隊和美軍的協作能力。


(日方宣布,日美兩國就駐日美軍駐留經費分攤問題達成一致。圖片來源:日本共同社)

 

從主觀上說,日本視“台海有事”為該國國家安全上的“威脅”;中日的結構性矛盾,令日本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中國大陸統一台灣勢必令綜合國力再上一個台階,日本相對於中國更加望塵莫及。因此,日本不樂見中國國土統一不言自明。如若完成統一,屆時中國進出太平洋獲得更加便利的通道,第一島鏈不攻自破,中國海洋戰略將獲更強的支撐點,日本作為海洋國家,其海上生命線的保障勢必堪憂;並且,圍繞釣魚島爭議,日本將處於劣勢地位。綜上所述,日本阻止兩岸統一主觀意願之強烈,不亞於美國。

 

中俄戰略協作重要性愈發凸顯

 

中俄元首上週又進行了一次視頻對話,在俄羅斯面臨烏克蘭東部地區與北約戰略對峙的緊要關頭,中俄的新時代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將再次發揮作用。中俄“背靠背”,從歐洲與東亞雙方面牽制西方,令美國在兩線戰場疲於奔命;否則,英國、法國甚至德國都想在東海、台灣海峽、南海等海域插上一腳。最新的動態是,德國布蘭登堡級巡防艦“巴伐利亞號”(Bayern),成為2002年以來首艘穿越南海的德軍艦艇。該艦行經南海後,於12月20日抵達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德國海軍司令次日表示,規劃2023年加強印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包括派出兩艘軍艦,未來不排除會有軍艦通過台海。

 

在歐洲局勢緊張的情形下,美歐還顧得上照顧立陶宛那樣的挑事者嗎?充其量像美國一樣,又做成了一筆軍火生意,賣一些武器給立陶宛!世界上還會有更多挑撥兩岸關係及觸碰“一個中國”底線的追隨者嗎?“台獨”勢力企圖在美日暗中支持之外,再尋求歐盟及歐洲的同情者,形勢的發展將證明這樣的如意算盤打不響!

 

故此,烏東局勢的發展將給台海帶來更多的啟示。

 


(作者是香港資深媒體人)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