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辭職不會動搖日本新右翼政治根基

時間:2020-08-31 亞太




8月28日,已連續執政長達近八年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將辭去首相一職。消息一出,日本政壇震動,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不僅因為安倍是日本在任時間最長、連續任期最久的首相,還因為他的政治理念和內政外交政策,塑造著新世紀日本政治經濟文化的新形態,並將會在其辭任後繼續影響著日本的發展方向和國運興衰。

 

安倍晉三出身於日本政治世家。其外祖父為有“昭和之妖”之稱、奠定日本戰後發展基調的前首相岸信介。他的父親也曾在右翼政治家中曾根康弘拜相時,擔任外務大臣一職。而他進入日本政治核心層,則是在小泉純一郎執政時期。安倍顯然深受以上這幾位政治觀點保守、對外政策強硬的政治家影響,其個人同樣以鮮明的右翼政治觀點活躍在日本政壇和國際舞台。

 

在日本,“右翼”有著特殊的政治含義,它不僅代表著政治觀點傾向於國際通行的右翼意識形態,還涉及在有關日本軍國主義歷史和現實問題上的態度和作為。簡單來說,日本的右翼普遍淡化甚至否定日本在二戰中的罪行,美化日本侵華等對外侵略歷史,反對和平憲法、主張解除對發展軍力的各種限制,試圖重新成為世界政治軍事大國,外交上親美、反華(或至少在歷史和現實利益方面對華強硬)。

 

而安倍晉三正是這樣的右翼政治家。自他在小泉純一郎時代擔任自民黨幹事長起,就以日本新右翼政治明星的姿態走入日本國民和國際觀察家的視野。所謂“新右翼”,即區別於昭和時代反自由民主、不惜犧牲民生全力擴充軍備的日本傳統右翼,在支持實行自由民主體制、發展國民福祉的同時,也追求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提高日本在世界的政治地位並參與國際爭霸,重新定義歷史上尤其二戰中日本的角色,挑戰“雅爾塔體系”即戰後政治秩序,恢復二戰前日本在東亞乃至世界上的“輝煌”。

 

如果說中曾根康弘時代是日本新右翼崛起的濫觴,小泉純一郎正式開啟了新右翼政治在新世紀的實踐,那麽安倍晉三則作為新右翼的建構者,將日本引入了一條幾乎不可能再回頭的、由新右翼主導的發展道路。

 

靖國神社問題,是橫亙於中日韓三國及日本歷史與現實間的重大爭議,也是鑒別日本政治人物所持意識形態的試紙。安倍晉三在2013年底即其第二次任相一年之際,以首相身份(而非以私人身份)公然參拜了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這遭到了中韓的一致譴責,卻得到了日本右翼的歡呼。前述的中曾根和小泉,均曾參拜靖國神社。安倍晉三的參拜,也意在強調他的政治立場和爭取右翼保守派的支持。此後幾年安倍雖未再參拜,但多次向靖國神社供奉祭品。

 

在歷史問題上,安倍積極支持修改歷史教科書,美化二戰尤其侵華歷史;拒絕在“慰安婦”問題上對中韓道歉和賠償;試圖修改承認日本侵華有罪的“村山談話”等。在領土爭端方面,在與中國的釣魚島(日本稱“尖閣列島”)和韓國的獨島(日本稱“竹島”)的領土爭議持強硬態度,並不斷申明對“北方四島”(俄羅斯稱為“南千島群島”)的主權。軍事方面,安倍內閣及自民黨控制的議會於2014年廢除了限制日本軍備的“武器出口三原則”;修改安保法案,解禁了“集體自衛權”;擴充軍備,發展“準航母”和新式坦克,大量購買美國先進戰機。外交方面,積極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強化美日同盟,加強與台灣地區及東南亞各國的合作關係,構建對華包圍圈。值得一提的是,安倍的以上這些動作,多是以較低調的方式悄然進行的。

 

而同時,安倍在經濟和官僚整頓方面取得了不俗成就。以量化寬松為主要手段刺激經濟的“安倍經濟學”,讓1990年代以來日本長期低迷的經濟奇跡般的有了很大起色,股市一路上揚,企業利潤增加,國民生活也得到了一定改善。在整頓官僚政治方面,打擊官商勾結下的“空降斡旋”等利益輸送行為,打擊了公務員利益共同體,強化了首相對官僚隊伍的控制。此外,作為右翼的安倍,卻並不吝惜推動增加弱勢人群的福利,以此爭取更廣泛的支持和更多元的選票。

 

這一系列動作,確立了安倍晉三作為日本新右翼建構者的地位。他利用改善民生、整頓吏治取得的政績,穩固了支持率,有利於推動其有爭議的政治、軍事、外交目標。他的策略的確是成功的。安倍擔任首相的八年間,支持率大多時候都穩定在40%以上,這和他前面幾任首相支持率僅十多個百分點甚至個位數相比,可謂大獲成功。他也打破了90年代以來日本首相“短命”的魔咒,還以長達近八年的連續任期創造歷史記錄。他所在的自民黨在2014和2017年國會選舉中均拿到超過五分之三的席位。這也就為他施展政治抱負、建構新右翼體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平心而論,安倍在提振經濟、保障民生、打貪護廉、整頓派閥,以及對外維護日本利益方面,是卓有成就的,不失為一位優秀的政治家。但他所做的這些成就,只是在為達成其新右翼政治目標鋪路。這不僅有害於中韓等曾遭受日本侵略國家的利益、傷害了受害國國民感情,破壞了戰後亞太和平秩序,也會讓日本國民在歷經70余年和平後,再度籠罩在軍國主義的陰雲中。

 

安倍最大的政治願望,即修改二戰後日本的“和平憲法”,已只差“臨門一腳”。如今的自民黨及盟黨已掌握修憲所需的三分之二席位,只剩下一些細節問題在商討。如憲法得以修改,日本將在軍事和政治上實現徹底的“解禁”,二戰結束後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法律屏障將不復存在。

 

安倍晉三未在任期中完成修憲而辭職,除了他所說的患有“潰瘍性腸炎”外,還和其陷入“森友學園”、“加計學園”兩件涉嫌利益輸送的醜聞有關。近來,安倍支持率有下跌趨勢。因此,他決定“見好就收”,在剛好超過其外叔祖佐藤榮作而成為日本連續任期最久的首相後,即宣布卸任。

 

安倍知道,即便他不再擔任首相,他所建構的新右翼政治理念及此理念主導的國家體系,已深深扎根於執政的自民黨、日本政壇乃至整個國家,不會因首相的變更而發生根本改變。安倍的八年執政,已改變了日本國家的走向,也重塑著亞太的國際關係格局。

 

 

(作者是旅歐國際政治研究者,自由作家)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