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對抗:美國大選“十月驚奇”後或更有“歲末驚奇”

時間:2020-09-25 美國



鑒於今次美國大選國內政治的分歧和選民的分裂達到近20年來的罕見程度,再加上特朗普和拜登兩位總統候選人的民調差距正在縮小,外界都在關注和討論是否會出現“十月驚奇”從而影響選舉結果。


先簡單解釋何謂“十月驚奇”。它是一個專門針對美國大選的政治術語。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法,指的是故意製造出來或者算準時機曝光或者有時非由外力誘發的可能影響選舉結果、尤其是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的新聞事件。由於美國全國大選的日期是11月3日,故10月發生的事件對未來選民的決策具有更大的影響潛力,這些相對在最後一刻出現的新聞事件可能會極大地增強選舉的不可預見性,甚至完全改變整個選舉過程。


從這個解釋看,換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詞,“十月驚奇”就是大家言之較多的在10月發生的“灰犀牛”事件。它和後者的區別在於,遊戲的參與者或者主角可以自己製造“驚奇”以改變選舉結果,而“灰犀牛”對政府和大眾而言,則似乎純然是一個意外事件,如新冠肺炎疫情,對絕大多數人包括政府自身而言,也沒料到它會成為一個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導致幾千萬人感染,幾十萬人死亡。


在大選年,10月是美國的政治月,兩黨及其候選人爭奪異常激烈,選情白熱化,而今年的情況又比往屆更甚。由於在疫情、經濟暴跌、國內種族撕裂和黑命貴(Black Lives Matter)運動,以及美中對抗中,除了最後一項,兩黨在幾乎所有事情上都對著幹,導致美國現在的分裂程度超過建國以來的多數時候,民主受到罕有損害,這也使得外界對今年美國總統大選格外關注,因為它很可能決定美國未來若干年的政治走向,並事關美國民主能否修復。


造成美國民眾和國內政治分裂的一個關鍵要素,是特朗普總統本身。其四年總統的所作所為,讓美國民眾的認知產生了極大的混亂,他可能也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具爭議性的總統,捧之者把他看成上帝派來拯救美國的“使者”,毀之者直斥其為破壞美國民主的“惡魔”。


不管人們怎樣看待和評價特朗普,站在一個客觀和中立的角度,他確實是一個“特立獨行”的總統,為自身利益,可以置美國的制度規範於不顧,採取一些非常規的、換做其他總統很可能不會去做的手段,來達到目的。鑒於特朗普作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參與本次大選,而目前的選情總體對他不利,相比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他有更多的動機和能力(因為是現任總統)製造話題和輿論,扭轉選情,贏得大選。因此“十月驚奇”的一個指向,是特朗普會不會策劃和製造事端。


目前有輿論將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的提前離任和自由派大法官金斯伯格的去世看作“十月驚奇”,這兩者可能會對大選產生一定影響,尤其後者,因為現在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自由派和保守派比例基本是4:4,如果特朗普再任命一名保守派大法官,就將打破平衡。假使總統選舉像上次一樣由最高法來決定,那麽顯然有利特朗普。不過,事情是否會鬧到由大法官來決定誰是下屆總統的地步,現在無法確定,特朗普任命保守派法官本身不影響選舉。所以,這兩件事情應該還談不上是“十月驚奇”。


也有猜測特朗普會選擇同伊朗開戰來影響選情。若是這樣,可謂當之無愧的“十月驚奇”。但現在對此還需繼續觀察,一方面是進入10月後,特朗普的民調是否繼續落後拜登,以及落後的幅度,尤其在關鍵的搖擺州,假如落差在五個點內,特朗普很難開啟戰端,畢竟戰爭有很多未知因素;另一方面也看伊朗是否會在10月繼續挑釁美國,如重啟重水核反應堆,為特朗普提供攻打的借口。人們看到,盡管遭到聯合國安理會和其歐洲盟友的反對,美國還是再次啟動了對伊制裁,對特朗普政府來說,就愁找不著說服國內和盟友支持打伊朗的理由。想來伊朗也明白這點,不會主動把自己送上門挨揍,即使要重啟核反應試驗,也要等美國大選過後。



特朗普還有可能在內政和外交上製造其他的“十月驚奇”,其中引發廣泛關注的就是美中關係,特朗普會不會在10月對中國發起筆者稱之為的“核彈級”打擊手段——廢止貿易協定,對中國產品大幅加征關稅,在金融上制裁中國,“美台建交”、在台駐軍甚至慫恿台灣獨立,在南海攻擊中國島礁。如果特朗普再次大打貿易戰,甚至祭出金融制裁,將中國的銀行剔除美元交易系統,這對中國的經濟和對外貿易影響將非常大,中國很可能選擇拋售美債、打擊美元等手法來反擊,這對美國的股市和經濟會造成很大衝擊,對特朗普的選情就更不利,考慮到這點,應該可以排除特朗普在10月對華打貿易戰和金融牌。


攻擊南海中國人工島礁或者在南海發生中美兩國軍艦對峙和小規模交戰的可能性有多大?之前中國的一些軍事專家已經提前對此發出預警,要中國加強防備,以免美軍偷襲。不過,有熟悉美國決策程序的華裔學者排除了這種可能性,因為美國總統作為名義上的三軍統帥,是不能直接給一線部隊下命令行動,而必須通過國防部和參聯會,後兩者會評估總統的命令是否恰當和必要,如果僅僅是為了幫特朗普贏得總統選舉,會拒絕執行總統命令。此外,和中國打仗不是小事,若打伊朗要權衡,打中國就更必須仔細評估。


這樣看來,剩下最具操作性的就是“美台建交”或美軍駐台。一些分析家已經把布蘭斯塔德的辭職視為美中斷交、“美台建交”的前奏。蔡英文最近在會見訪台的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克時也表示,“台灣有決心踏出關鍵的一步”,惹得外界紛紛猜測“關鍵一步”的含義,多數認為是“台美建交”,台灣已經做好準備,只待美國同意。特朗普會點頭答應嗎?從概率來說,至少是一半對一半。在對華態度上,現如今兩黨是一致的,國會和民意對“美台建交”和美軍駐台也有很強的支持度,因此,盡管特朗普非常明白這樣做會對兩岸、美中關係帶來“地動山搖”後果,但為著自己的利益,要他不動心很難。然而,這裡也要考慮另一種可能性,就是即便“美台建交”或駐軍,甚至南海兩軍發生摩擦,中國一方也會盡量保持克制,避免立即報復,為特朗普拿來炒作大選,從而被他當作助選工具。倘若這樣,特朗普的台灣和南海牌就失去用處。


綜上,美國大選的“十月驚奇”如果有,可能與中國關係不大。但是,前述華裔學者也提醒,雖然特朗普在大選前繼續升級同中國的對抗製造危機的概率不高,但要防止他在敗選後到明年1月新總統上來這段時間對中國做出什麽瘋狂的事情,那才是真正危險的時候。因為特朗普會把他的敗選歸咎於中國,將中國當作出氣筒,為了報復中國,同時為新總統拜登改善對華關係設置障礙,上面說的幾個“核彈級”對華政策選項都會被他和華盛頓的鷹派團隊使出來。從而,拜登要想改善對華關係非常困難,因為中國屆時沒有美國大選這個顧忌因素,也勢必會反擊,拜登為了美國利益不會退縮,甚至不得不接過特朗普的對華外交遺產,按其節奏打下去。如此則是美中雙輸。


筆者基本同意該看法。我們不能只把眼睛盯著會不會出現“十月驚奇”,也要關注和研判特朗普若敗選,在僅剩的兩個多月內可能出現的“歲末驚奇”。中美關係屆時很可能會有更大的麻煩。



(作者是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