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否突破美國的卡脖子?

時間:2020-10-15 大陆




目前,中國面臨著被美國卡脖子的危局,而且美國還在進一步動員其他國家參與對中國的卡脖子。對此,中國日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所以已在最高層開始了對“十四五”計劃中“瞄準卡脖子技術”的行動。

 

全方位芯片封鎖

 

在當下的卡脖子問題上,最緊要的就是芯片困境。

 

從9月15日開始,台積電已不能再為華為提供芯片,10月初雖傳出台積電已從美國商務部獲得許可證,能夠繼續向華為供應一部分成熟工藝產品的消息,但手機SoC(System on Chip)等先進節點產品仍然無法為華為代工。在美國禁令下,近日外媒消息指華為甚至可能出售旗下榮耀手機業務。

 

與華為被限制采購芯片不同,中國最大的芯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受到的限制,影響面主要在其供應鏈上。9月初有新聞報道稱,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制裁中芯國際,10月4日中芯國際發表公吿,證實受到美國商務部制裁,表示“基於部分自美國出口的設備、配件及原材料供貨期會延長或有不準確性,對於公司未來的生產經營可能會產生重要不利影響”。



這不僅會打擊到當前的中國製造,還會嚴重影響《中國製造2025》的半導體發展規劃。中國對芯片進口的依賴比石油進口還高,每年芯片的進口率在70%左右。高度依靠進口的芯片業,將如何進行內循環,確實是個十分嚴峻的問題。華為在大量儲備之外,也正在開展緊迫研發。

 

眾所周知,芯片工藝頗複雜,產業門檻高。目前最高水準的芯片是集合幾國之力走上高端的,比如荷蘭生產的製造芯片的光刻機,堪稱現代光學工業之花魁,製造難度相當大,中國僅靠一國之力恐怕很難追上。

 

而在光刻機和芯片的製造中,涉及到很多知識產權問題。如果中國再回到製造原子彈和氫彈那樣的“自力更生”之途,與世界的距離將會是越拉越近還是越拉越遠?

 

不妨舉這麼一個中國人很少知道的例子:二戰期間美國被日本封鎖橡膠原材料供應,美國集合全社會之力,一邊節約並廢物利用,一邊研發並有政府助力,愣是搞出了響噹噹的合成橡膠,成為打敗日本的一個重要因素。

 

美國生產合成橡膠突破日本封鎖

 

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國98%的橡膠是天然橡膠,來自於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珍珠港事件後,日本控制了世界上90%的橡膠供應,致使美國斷供。

 

橡膠恰恰是戰爭的生命線,汽車、飛機、坦克、大炮等軍事裝備都需要橡膠。面對陷入危局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對美國民眾廣播說:“在所有重要的戰略物資中,橡膠是最重要的物資……如果我們不能迅速地獲得大量新的橡膠供應,我們的戰爭努力和國內經濟就會崩潰。”

 

隨即,美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宣佈進入戰時狀態;二是減少橡膠的使用;三是在四處尋找橡膠無果的情況下,決定快速發展合成橡膠工業。

 

從1942到1943年,美國國會召開了100多次聽證會,專門討論合成橡膠的生產問題。此後,各公司共享了超過200項專利,產、學、研三方通力合作。美國政府強有力介入,成立專門負責戰爭生產的機構,全面介入合成橡膠的各個生產環節,其中97%的橡膠企業生產建設資金來自於政府。1943年以後,美國合成橡膠生產猶如滾雪球一樣擴張。到1944和1945年美國反攻時,盟軍再沒有出現過橡膠短缺的情況。

 

美國被卡脖子後發生的這場“橡膠大戰”,利益延續持久。到了二戰休戰五年後的1950年,全球90%的合成橡膠是美國生產出來的,它甚至成了美國的一種支柱產業。日本用橡膠卡美國人的脖子,美國在羅斯福的強力領導下,形成合力披荊斬棘突破了日本的封鎖,為最後的決戰迎來了轉機。

 

中國被卡脖子會發生什麼?

 

現在,輪到了中國,中國正在被美國卡脖子。雖然中美兩國之間並沒有發生戰爭,然而美國咄咄逼人的架勢,甚至讓人感受到某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戰爭風雲。

 

中國當下高端芯片的困境,和美國當年橡膠短缺的危機相似。雖然1949年中國建立新政權之後,美國率領西方世界對中國也採取過全面封鎖,但中國依然製造出了原子彈和氫彈這樣的威脅性武器,所以有些人底氣十足。如果今天再步入當年那樣的自力更生,想一想會是什麼局面?是否還會出現陳毅當年甩下那句狠話“就是當了褲子也要搞原子彈”的場面?那時的科學家不計名利、不講報酬,心甘情願隱姓埋名,遠離家庭深入沙漠去日復一日殫精竭慮拚命苦幹,現在的科技人員不知是否還能做到這點。

 

在當前全球合作的科技和製造領域,如果我們孤立於世界的東方,學習理工的留學生也被美英等國家“推出其門”打發回來,我們將怎樣跟隨追趕世界最前沿、最尖端科技?今天的世界,早已不同以往。所以從事這個行業的科研人員,在一線接觸有關研發和應用的人們,甚至《科技日報》這類專門報道科學領域的媒體,他們是懷有一種憂慮的。因為即使今天解決了兩納米芯片,明天可能突然發現面板落後了,後天或許又發現新的基因技術來襲了……

 

現在的許多高科技點子和成果,都來自不同國家相互磨擦的點燃、激發與合作。科技在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發展,再不會像幾十年前那樣扎根到沙漠地帶建立馬蘭基地就能蘑菇雲上天震驚世界。所以說,就是美國這個世界科技實力第一的國家,現在也已無法脫離協同合作而獨處一隅通過自力更生領先全球。



為此,中國最高領導層還在不斷努力,爭取同美國保持“不脫鉤”的關係,能夠繼續合作下去。美國人的出發點就是想讓中國玩不起來,抑或說“想玩死中國”。美國給中國出的這個難題,中國已在做著最壞的打算和準備。於是,才有了對“十四五”規劃中“瞄準卡脖子技術”的行動。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也已表態:從2021到2030年的未來10年,我們科學院也做“十四五”規劃。針對一些卡脖子的關鍵問題做一些新的部署。一是超算,二是高端軸承,我們要把美國卡脖子的清單變成我們科研任務清單進行佈局,比如航空輪胎、軸承鋼、光刻機……希望未來10年的發展,為2035年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的前列,一直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美國被卡脖子“迫生”出了合成橡膠,中國被卡脖子會發生什麼?

 

在當前中國所面臨的困境下,回顧美國被日本卡脖子後走出危機的歷史,也許或多或少能有一點參照。最近有句流行語“偉大是熬出來的”。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上說了一句話:“沒有人能夠熄滅滿天星光。”中國崛起的星光是不會被消滅的,但艱難的篳路藍縷也是肯定避免不了的。中國能否突破美國的卡脖子,需要從上至下審時度勢的綜合智慧和應對能力。



(原發於《明報月刊》


 

(作者是資深媒體人,三策智庫高級研究員)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