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簽署台灣獨憔悴 經濟荒漠危機當前

時間:2020-11-18 台湾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這是杜甫的詩,寫的是李白。現在,它卻就像是台灣的寫照。15個國家簽下一紙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時,台灣只能在一旁嗟怨,卻什麼都做不了。

 

台灣若是李白,其實也無需憂懼,只要做出來的都是全球無人能及的商品,有沒有關稅壁壘,根本不存在問題——冠蓋固然閃亮,李白卻無人可以取代。但台灣不是李白,雖然台灣出口的產品已沒有那種十分粗放的初級劣質品,但除了少數的全球領先的項目外,其他所有的產品,外面都有無數的強力競爭者,多出來的一點關稅,對台灣都將是致命的。

 

說起來,台灣不能算是弱者,原來它亦有一個完整的供應鏈,譬如一支智慧手機,幾乎所有的零部件,台灣都可以生產,因此台灣曾經獨領風騷,最早創造了HTC這樣的先行者品牌,連iPhone都只能算是跟隨者。如今,台積電更在全球範圍內,擊敗了一切半導體強權,成了一個難以被企及與摹仿的奇跡。

 

但台灣有2000餘萬人,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一個台積電也養不活整個台灣。作為一個全球迄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RCEP的力量不是以加減法計算的,甚至不是以乘除計算,而是還不知道多少次數的乘方,自貿區成形之後的那一個世界,將成為一個巨大的星體、或是黑洞,將一切資源、思維、人才、模式與資本,都吸往它的裡頭。

 

台積電就算一直屹立於台灣,它的周遭卻可能日漸成為荒土,台灣可能成為前蘇聯的一個另類複製品。過去的那個蘇聯,在美國丟下兩顆原子彈後不久就立即有了核力量,10年之後並且超越美國,最早將人造衛星射入太空軌道,斯普特尼克一號就是它工業科技的輝煌代名詞,但它連一個時髦的紡織產業都還沒有。

 

台灣有很大機率變成這樣的地方,只有一個“積體電路製造”繼續在江湖上闖蕩,前端加上一些設計,後頭有一些封裝測試,但其餘都消失了。就像蘇聯曾經只有雄偉的軍事、航太工業,迤邐於基輔、莫斯科、列寧格勒與葉卡捷琳堡等幾個重鎮,其餘從烏拉山、高加索到西伯利亞,都還留在前現代的農莊國度。

 

不妨看看實況,連台灣曾經最為自豪的自行車產業,都必須移往越南、柬埔寨這些國家,因為自行車是高關稅產業,從零組件到整車,末端市場國家都會課徵約10%的高關稅,台商早已紛赴這兩個國家投資,以低廉勞工以及歐盟特地為它調降的關稅,提升競爭力,柬埔寨甚至於前兩年擠下台灣成為歐盟進口首位。

 

柬埔寨的自行車只是一個縮影:零件主要先在越南生產,其後移往柬埔寨組裝成整車出口。而這一RCEP簽署之前就已出現的模式,將在RCEP明年生效後變換為更成熟而周延的供應鏈。不同的零組件在中國大陸、中南半島超過20億人口區域內的任何城市或鄉鎮生產,再調往最後的組裝線組合,並裝進集裝箱出口。

 

但那不就是腳踏車而已嗎?台灣的核心是高科技。但將視線移向北方馬上察覺,與台灣最同質的競爭者,韓國就在這裡頭,在RCEP裡,韓國與中國大陸的技術合作,或是任何新形成的供應模式,都可能深刻地“傷害”台灣。

 

更怵目驚心的是日本,縱使日本已在半導體、芯片技術上出現了落後,但它還是保有著若干隱形冠軍,主要是半導體的製造設備,例如光刻膠以及光刻機的鏡片等,這些正是中國大陸急欲攻克的領域,日、中互相開放市場之後,這一領域的合作,將是台灣難以忽視的威脅。而台灣擅長的手機鏡頭,無論在日本與中國大陸,都已有明顯的強勁追趕者。

 

中國大陸作為5G、人工智能、物聯網領域的領導者或超越者,將可能在RCEP的基礎上,選擇日、韓作為堅實的技術夥伴,並以自身的市場不斷地進行快速迭代,從而逐漸捨棄過去長年由台灣提供的供應鏈,島上形塑多年的高科技聚落恐怕將逐漸變成人去樓空的鐵鏽帶。

 

中國大陸捨棄台灣供應鏈的速度,更取決於台灣與美國的纏綿程度。除了台積電,台灣的一切ICT產業,在對岸幾乎都有跑在半個身長之後幾步之遙的挑戰者。鴻海後頭有立訊、南亞科後頭有紫光,只要台灣對“去中”的政治絕決無可挽回,北京對於“去台”的經濟訣別也自然將一往無前。亦即,如今主要銷往大陸的高端技術零組件,都會被大陸自身的廠商或日、韓廠商所替代。

 

很可能的情境是,RCEP生效若干年之後,台灣只剩下台積電一個招牌還在風中矗立,而前蘇聯曾留下的經濟荒漠,將在台灣以另一種形式復現。如果沒有人為此結局趕緊作出真切的扭轉,那它就不是一個無端的夢囈,而是注定將被實現的預言。



(原發於《優傳媒》



(作者是台灣媒體人)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