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字當選台“立法院”年度代表字實至名歸

時間:2020-12-31 歷史與文化


新年將至,理應以新人新事為話題,營造新氛圍新氣象。無奈環顧周邊國家或地區,實在乏善可陳。

 

全球華人社區的年度漢字評選結果已經揭曉,中國台灣與馬來西亞巧合,“疫”字奪得頭籌。有意思的是,12月28日,台灣“公督聯盟”公佈了“台立法機構年度代表字及十大新聞”票選結果,“豬”字出線獲勝。(“公督聯盟”是“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的簡稱,2007年1月23日由25個民間團體發起組成)

 



依我之見,若不是暴發“新冠肺炎”,台灣地區年度漢字評選的結果非“豬”字莫屬,因為“疫”字搶得全台頭牌,“豬”字只得退而求其次,當選“立法院”頭牌。“豬”字因何在“立法院”奪標,那就讓筆者來刨刨“豬”的根兒吧。

 

“豬”是中文裡的常用字。《說文》作豬,從豕者聲,形聲字。在古代方言中,“豬”有許多不同的名稱。漢代揚雄說,“豬,北燕朝鮮之間謂之豭(jiā),關東西或謂之彘(zhì),或謂之豕(shǐ),南楚謂之豨(xī)”(《方言》卷八)。

 

“豬”可以獨立成詞,叫做“字詞”,即一個字同時是一個詞。在《現代漢語常用詞表》(草案)所收錄的56008個常用詞語中,按頻級升序(frequency level ascending)排列,居第1892位,使用頻率較高。豬肝、豬排、豬蹄、豬油、豬鬃、豬肚兒、豬頭肉;豬崽、豬娃、豬倌兒;豬食、豬圈、豬欄、豬場、豬舍、豬窩、豬瘟、豬八戒⋯⋯均為“豬”所統領,在其旗下。

 

反之,按“豬×”逆序組成的有野豬、家豬、公豬、母豬、黑豬、白豬、花豬、香豬、乳豬、豪豬、種豬等。方言裡也不乏用“豬”構成的詞語,如吳方言裡有豬玀、豬頭三、豬狗嗅等;粵方言裡有豬仔、豬紅、豬手、豬腳、豬腸粉、豬嘴包等。熟語(成語、俗語、諺語、歇後語)也有好些用“豬”做語素構成的,如:豬多肉賤;豬困長肉,人困賣屋;豬來貧,狗來富,貓兒來,開寶庫;豬拾柴,狗燒火,野狐掃地請客坐等;粵方言裡有豬頭炳、豬朋狗友、豬籠入水——八面通等。

 

在西安半坡等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曾發掘出距今六七千年的家豬骨骼,可見我國養豬歷史悠久。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豕”字,證明三千年前,古代文獻已有養豬的記載。據統計,全世界豬品種有300個,中國有近100種,約占三分之一。

 

在農耕社會,人們期盼“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六畜”排序為“馬、牛、羊、雞、犬、豕”,以“馬”為首;有人建議應當改為“豬、牛、羊、馬、犬、雞”,以“豬”為首。1959年10月31日,毛澤東發表《關於養豬業的一封信》,對這個建議表示“舉雙手贊成”。《現代漢語詞典》“六畜”排序為“豬、牛、羊、馬、雞、狗”,以“豬”為首。可是在十二生肖中,老“豬”竟然包尾(粵方言,指排名最後;《全球華語大詞典》53頁),傳說是它遲到了,前面十一個位置都被鼠、牛、虎、兔⋯⋯狗先到者搶走了。怪只怪“老豬”身型太肥,走得太慢。古代祭祀時,以牛、羊、豬為大三牲,豬、魚、雞為小三牲,大小三牲都少不了豬。

 

辭彙是社會的一面鏡子。語言中用“豬”構成的詞語越多,越豐富,說明自古以來,豬和人類關係密切。現在“豬文化”已成為一門學問,有人專門研究。對“豬”不可小覷啊!

 

從語言文字的角度介紹了“豬”的歷史與地位後,接着略述拿“豬”說事的原因。

 

今年8月9日下午,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亞歷克斯·阿扎打着“防疫合作”的旗號,搭乘專機竄訪台北。28日台灣的民進黨政府就宣佈擬開放“美豬”進口。此事非同小可,立刻引發台灣各界強烈反應。此後四個月中,“豬”在台灣地區竄紅,並與台灣地區最高領導人蔡英文及其拍檔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別苗頭,爭着成為台灣媒體的頭條。有趣的是台灣媒體只要提到“豬”,就同時提到蔡和蘇。

 

台灣當地土生土長的豬叫“台豬”,擬從美國進口的豬叫“美豬”“萊豬”或“毒豬”。“台豬”“萊豬”“美豬”“毒豬”,數“萊豬”風頭最勁。

 

“萊豬”聞所未聞,是個新詞兒。“萊”指“萊克多巴胺”,是一種增強瘦肉的添加劑,俗稱“瘦肉精”,因此“萊豬”就是含有瘦肉精的美國豬肉,因來自美國,故亦稱“美豬”。中國、歐盟、俄羅斯等國家的畜牧養殖業全面禁用萊克多巴胺,因為人類食用瘦肉精含量高的豬肉可造成急性中毒,其慢性危害主要為導致嬰幼兒性早熟,吃肉多的兒童容易在大量食用含有萊克多巴胺殘留的豬肉或內臟後,引發中毒症狀,如呼吸困難、噁心、嘔吐、頭暈、頭痛、肌肉震顫、心悸、心律失常、血壓上升,導致心血管疾病,甚至影響生殖系統。因食用“美豬”可能中毒,故又稱“毒豬”。

 

“萊豬”“美豬”“毒豬”三者異名同實,是一組台灣地區特有的“異形詞”。它們隨着媒體流佈周邊國家或地區,在“豬”的大家庭中一下子增加了三個人見人憎的成員。

 



11月22日下午1時左右,台灣例行的“秋鬥”遊行在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凱道)登場。以“反萊豬、反雙標、反黨國”為主軸,六萬示威民眾和40多個民間團體走上街頭抗議。他們身穿黑衣,趕着活豬,高舉“萊豬毒台”“民主已死”等標語旗幟,高呼“蔡政府道歉下台”等口號,盛況空前,聲勢浩大,成為台灣“30年來最大規模的秋鬥遊行”。

 

11月27日上午,蘇貞昌第13次赴“立法院”發表“施政報告”及備詢,之前12次均被國民黨抵制而上不了台。10點18分,蘇貞昌在穿着雨衣的民進黨“綠委”簇擁下走上講台。說時遲,那時快,只見聚集在講台前的“藍委”提着一桶豬內臟,向蘇貞昌撒去。其餘“藍委”見狀,一擁而上,與“綠委”發生肢體衝突。但見拳頭腳尖打的打,踢的踢,打得不可開交;豬腸豬肝扔的扔,甩的甩,在空中飛舞。汽笛聲、喇叭聲、口哨聲此起彼伏,議事殿堂一片混亂。蘇貞昌就在這種亂哄哄鬧哄哄臭哄哄的“氛圍”中花了大約215秒的時間,完成了他的“施政報告”。媒體形容這是“立法院”有史以來“最血腥的一天”。在筆者看來,这道令人大開眼界的風景,是對民主、自由的褻瀆!

 



新的一年即將開始,新制生效,綠燈打開,“萊豬”就要登陸了。然而事情會如蔡英文和蘇貞昌所願順利進行嗎?難說。國民黨管治的22個縣市議會已經串連起來,自元旦起啟動當地的食安自治條例,要求九大業者必須把“含萊”或“無萊”的豬肉清楚標示出來,讓消費者自行選擇。

 

古語云:“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質以誠為根。”筆者相信,台灣同胞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萊豬”啊“萊豬”,蔡英文蘇貞昌們歡迎你,kiss你,擁抱你,但不知你是否上得了他們的餐桌。祝你好運!



(作者是香港資深語文工作者)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