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示威進入軍民耐力比拼的關鍵期

時間:2021-02-25 亞太



距2月1日緬甸軍方發動政變已過去了20多天,緬甸局勢越發緊張。近一周來,緬甸各大城市均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總人數超過百萬。而緬甸軍方也開始使用實彈攻擊示威群眾,已造成多人死亡。隨著衝突的白熱化,緬甸混沌不明的前路即將明朗。

    

在2月初政變剛剛發生時,緬甸軍方一度控制了局勢。在政變過程中,軍方幾乎沒有經任何抵抗,就成功拘捕了全國民主聯盟領袖昂山素季和總統溫敏等人,民盟骨幹幾乎被一網打盡。當時的緬甸國內雖有反對之聲,但整體局勢尚屬平靜,軍方認為勝券在握。

   

但到了2月10日左右,反軍政府的力量開始發力。人們由小規模聚集變成了大規模的集會,民眾紛紛走上街頭,抗議政變,要求軍方釋放昂山素季等人、還政於民。到了上周,示威運動進一步擴大,從南面的仰光、中部的內比都,到北部的曼德勒和密支那,到處都是抗議軍政府的人群。本周,抗議勢頭不減,全世界都看到了緬甸聲勢浩大、參與者廣泛的示威運動。

   

緬甸反軍政府示威之所以能形成如此規模,並持續至今,得益於民盟這些年的深耕細植。昂山素季的民盟原本就在民間根基深厚,有幾十年的社運歷史。2015年民盟執政後,其基層組織更加強大。民盟一直都擔憂軍人重奪大權,因此早就在為今天的情況做準備。因此,面對軍事政變,民盟很快啓動了預案,在沒有昂山素季領導的情況下仍舊有效地組織了起來,頑強地與軍政府對抗。

   

而公務人員參與示威遊行,則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抗議者的力量,打擊了軍政府一方。在本次示威運動中,政府公職人員、醫生、教師、國企員工的參與是一大亮點。這些人在緬甸屬於既得利益階層,社會地位很高、職位也非常重要,影響力是普通市民農民無法比擬的。他們毅然選擇站在民眾一邊,使得更多示威者受到鼓舞,示威民眾也得到了更多資源。相反,面對公務人員的不合作,軍方大受打擊,沒有前者的配合,軍人政權就無法正常運轉。

   

雖然就目前看,抗議民眾佔了上風,但最終鹿死誰手還未可知。下周是抗議運動的關鍵期。示威者在經過數周的示威遊行後,會陷入疲態,參與人數會逐漸減少。軍方則正是希望以逸待勞拖垮示威民眾。十幾年前泰國的“紅衫軍”示威就曾經聲勢浩大,號稱百萬的“紅衫軍”雲集曼谷,但軍政府就用拖字訣最終拖得大多數示威者打道回府,然後出動軍警對少數堅守者實施清場。幾個月前的白俄羅斯,盧卡申科政權也用同樣的辦法平息了要求他下台的示威遊行。

   

但緬甸軍政府也在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一方面是大規模示威遊行及罷工、罷課讓緬甸社會運轉陷於癱瘓,使得軍政府無法長期硬撐下去;另一方面是來自國際社會的壓力不斷增大。西方國家及部分東盟國家均譴責軍方的鎮壓行動,讓軍政府投鼠忌器,不敢制造更大規模的流血事件。

   

所以,現在雙方主要在比拼耐力,看誰首先支撐不住。民盟會動員一切資源維持現有規模的抗議,力求盡快施加最大程度的壓力,一鼓作氣迫使軍政府還政於民。但如果軍方扛過關鍵期,抗議陷入長期化,參與人數勢必銳減,再想推翻軍政府就萬難了。

   

緬甸正處於歷史的十字路口。若示威者得勝,緬甸民主改革以來的成果將得到保留,民主進程會繼續下去;若軍方獲勝,緬甸將重新回到積弊叢生、專制封閉的狀態。緬甸走向何方,就看雙方在未來一到兩周的博弈結果了。



(作者是旅歐國際政治研究者,自由作家)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