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占盡便宜 為何對大陸毫無感念?

時間:2021-03-04 經濟與科技



兩岸關係不睦,官方事務性溝通對話管道幾乎全部中斷,僅有最基本通報尚且勉強維持,但預備從雙方互動中進行政治操作,或者進行政治解讀與詮釋者大有人在。大陸的台灣鳳梨輸入禁令,讓諸多政治人物現出原形,其中多項觀點與說法簡直是荒謬異常,歸根究底,問題在於兩岸都有太多人,未能以正常思維看待兩岸經貿往來。

 

經濟有其運作法則,商業貿易亦須遵循供需法則,但是在市場規律之下,總還是無法完全脫離政治干預。許多政治學者都忽略政治學理論受到經濟思維重大影響,許多國際政治運行基調,其最原始驅動因素是在於不同經濟思維與理念;最具體案例就是冷戰,社會主義集團與資本主義國家相互對抗,除地緣戰略之政治算計外,何嘗不是不同經濟理念相互較勁,所以政治與經濟是一體兩面結構,完全無法切割分別處理,這是吾人必須認清的無情事實。

 

經濟與政治雖有其關聯性,但相互之間卻未見得能夠建立必然因果聯結關係。換言之,以商圍政雖然有其道理,但卻未見得能保證讓政策主管機關順從商業人士的訴求;政府在處理商貿政策時,其立場必須在企業與民眾利益之間取得平衡。誠然政商勾結以權謀錢是政治運作經常出現的弊病,但是政府亦須面對普羅大眾所產生之壓力,因此以民逼官雖然符合民主運作民意政治常軌,但亦是同樣無法保證產生必然之因果效應。

 

將同樣道理轉用到檢視兩岸關係中經貿往來與政治互動兩條軸線,希望運用經貿聯結來影響政治互動,其實亦是存在著關聯性,但卻無法建構出必然因果特性。特別是大陸在處理兩岸經貿與社會及文化交流議題上,兩個經常掛在嘴邊的辭語——“惠台”與“讓利”,往往在不自覺中產生極為嚴重的心理負面反應,讓原本政策用意獲得完全背道而馳效應,將政策底牌亮出,反而是弄巧成拙。

 

若是企圖運用兩岸經貿往來所能獲得之實質利益,來約制與影響台灣內部政治發展方向,其實是項不切實際的奢望與期待。特別是“惠台”與“讓利”語辭之下,讓人所產生“嗟來食”之負面感受,更是讓台灣面對大陸貿易在待遇結構不公平時,還會討了便宜又賣乖,毫無感念之情。此因大陸在政策制定時,就不是純粹就經貿論經貿,原始立意若非良善,同樣台灣民眾絲毫不知感念,兩方都有問題,都必須自我檢討。

 

平心而論,目前兩岸貿易待遇上,台灣的確是佔盡便宜,禁止大陸商品輸出至台灣清單之長,對比台灣商品對大陸出口來說,確實是待遇懸殊極度不公。但就是因為大陸有心運用商貿利益推動籠絡民心工作,台灣商家亦就打蛇隨棍上,能夠去佔多少便宜,絕對不會臉紅手軟,這是人性心理卑劣面向,但又是因為何種原因加以縱容,使其得以恣意橫行,兩岸都必須檢討。

 

但是話又要說回來,大陸經常不斷強調兩岸順差,好像台灣因此不勞而獲,平白撿到多少便宜;但若是換到台灣角度來說,所有經過商業交易所獲得的順差,各個都是腳踏實地將本求利而得,台灣商人收到銀子,但大陸商家亦獲得商品,所以這是你情我願的商業交易過程。

 

台灣透過商業貿易賺取利差,整個過程獲得順差是天經地義,所以在心理上確實是不會有任何感念之情,但大陸政策主管官員與民眾,就是不能易位思考,這就是從政治角度來看待商貿互動過程所產生之理解偏差,更因此產生無窮怨氣與憤恨。

 

就商機來說,大陸的確是相當厚待台灣,但卻因為口舌之快,讓原本可能獲得的正面社會效應,完全在政治掛帥陰影下,無法獲得台灣民眾感念。本次禁止鳳梨銷往大陸風暴揚起後,台灣諸多有識之士指出,以大陸在貿易架構上如此厚待台灣,綠營政府卻將生意有得做視為統戰,生意沒法做就曲解惡意定位成歧視與不公,未來若是北京在兩岸貿易上要求對等,台灣將如何面對大陸提出各項公平待遇?

 

其實此時正是大陸檢討對台貿易政策良好時機,同時亦應將兩岸經貿重新回到正常思維,儘量摒除不切實際的政治干預,或許以公平對等待遇往來,能夠讓兩岸關係獲得更正常發展之契機。

 

首先必須明確宣示,對台灣經貿交易與社會文化交流不要再提供任何沒有道理的優惠待遇,假若將台灣民眾當成同胞,就提供與大陸民眾同等待遇。台灣民眾到大陸討生活與打天下,其所需要的是“機會”而不是“恩惠”,大陸在工商營運與專業認證上,絕對不會因為當事者來自台灣,就會在檢定考試與商業營運衛生安全標準上放水,所以不要再強調讓人難堪的“惠台”與“讓利”,而是要公事公辦拿出把台灣當作自己人之同等待遇,那才是最理想的正常思維。

 

誠然在某些特定條件下,當台灣產業與商家具有特定優勢條件時,在吸引投資與爭取設廠上,可以考慮某些優惠與便利,但此等待遇必須依循經濟法則與市場規律,而不是從政治收買上著眼。同樣對於台灣輸往大陸商品,亦應當保持同樣標準,假若有市場需求,就可以運用合理手段加以調節,但沒有必要毫無道理地去購買沒有市場前景的台灣商品。

 

俗語有云:孽子都是父母本身慣壞的;經過此次台灣以如此不理性態度來應對鳳梨銷往大陸禁令,大陸必須開始思考反省,是否該拿出正常思維,就商貿利益去討論商貿規則,不要期待運用商貿利益來影響台灣政治態度與發展趨向,以在商言商立場,在兩岸商貿互動課題上,要求公平合理對等待遇,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作者是台灣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三策智庫特約政治評論作家)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