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3-11 歷史與文化
(1971年,白先勇的晨鐘出版社成立,隱地(左)前往祝賀)
白先勇的短篇小說集《台北人》1971年由晨鐘出版社首次出版,至今已經50年了。“晨鐘”是白先勇與弟弟白先敬合作創辦的,出版了一百多本文學書籍後,便“暗啞無聲”、關門大吉,可見出版這一行不容易做。1983年,隱地先生的爾雅出版社推出新版《台北人》,此後《台北人》一書的台灣版權一直在隱地手裡。《台北人》由14個短篇小說構成,首篇《永遠的尹雪豔》發表於1965年,這一年白先勇28歲,最後一篇《國葬》1971年刊登。白先勇有一顆年輕的老靈魂,在30歲上下的年紀完成了他最成熟的作品,不得不承認,文學創作確實需要天才。
《永遠的尹雪豔》1979年轉載於北京《當代》雜誌創刊號上,此為台灣作家的小說第一次發表在中國大陸文學雜誌上。同年,《收獲》雜誌刊發了白先勇的名篇《遊園驚夢》。中國大陸第一次出版《台北人》是1985年北京友誼出版社,之後,又相繼有了人民文學、上海文藝、廣東花城、北京作家、廣西師大(理想國)等多個版本。
1999年,歐美及世界各地都在給20世紀文學“算總賬”,中國文學界也不例外。台灣文建會與《聯合報》共同主辦了“台灣文學經典”評比,《台北人》當選30本經典之首。1999年6月,香港《亞洲周刊》召集兩岸三地、新馬、美國的評論家、作家,評選出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台北人》名列第七。前六是:魯迅《呐喊》、沈從文《邊城》、老舍《駱駝祥子》、張愛玲《傳奇》、錢锺書《圍城》、茅盾《子夜》。當年,此六人皆已作古,白先勇是在世作家中排名最前的。德高望重的巴金(1904-2005)那一年還在世,他的《家》排在第八。從這兩份榜單,足見《台北人》的經典地位。
歐陽子寫過一本《王謝堂前的燕子:〈台北人〉的研析與索隱》(台北,爾雅出版社,1976年)。歐陽子是白先勇台大外文系的同班同學,本人也是優秀的小說家。歐陽子用英美新批評學派的方法,逐一解析《台北人》中14篇小說,這部文學批評專著已與《台北人》唇齒相依,難分難解,是文學作品與文學批評緊密結合的典範。凡論及《台北人》者,繞不開此書。
(姚炜主演的金大班)
說到《台北人》,我們會想到尹雪豔、金大班、錢夫人、朱青(《一把青》)等活色生香的女性角色。這不奇怪,白先勇寫女人實在太精彩了,所以讓人過目不忘,加上電影、舞台劇、電視劇的推波助瀾,這些“遲暮美人”就更加深入人心了。譬如姚炜主演了電影《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花橋榮記》的主演是鄭裕玲,盧燕和華文漪都飾演過舞台劇《遊園驚夢》裡的錢夫人,《一把青》和《孤戀花》也被拍成了電視劇;《永遠的尹雪豔》則被改編成滬語話劇。這些女性角色佔了《台北人》的半壁江山。但,台北人還有一類人物不可忽視,那就是“老去英雄”。夏志清先生在《白先勇論》一文中寫道:“《台北人》甚至可以說是部民國史。”確實,《台北人》有一個歷史架構,很多人物原型來自白崇禧的部下,我們可以在《台北人》中找到民國史中最重要的歷史事件,譬如辛亥革命(《梁父吟》)、五四運動(《冬夜》)、北伐(《梁父吟》《歲除》)、抗日(《歲除》《秋思》)、國共內戰(《一把青》),而最後一篇《國葬》很自然會想到他的父親白崇禧。
白先勇晚年完成了父親三部曲:《父親與民國》、《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後兩部與廖彥博合著)。白先勇自己說,這三部曲不僅是替父親立傳,也是為他早年小說《台北人》“批注”。顯然,白先勇的文學傳統,有一部分來自《史記》。
白先勇的文學傳統來自多方,除了《史記》,杜甫、李商隱、李後主、紅樓夢、牡丹亭對他都有極大的影響。《台北人》很容易令人聯想到詹姆斯·喬伊斯的《都柏林人》,他倆對各自文化傳統(愛爾蘭與中國)的失落,寫了一首挽歌。此外,西方文學中的俄國文學(尤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美國南方派作家(小說家福克納、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英國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等等,對白先勇都有深刻的影響。
對於五四新文學運動,白先勇有他的看法,他尤其不喜歡某些五四作家的文藝腔、歐化句子。沈從文是他最尊敬和佩服的現代作家。白先勇也欣賞郁達夫作品的某些氣質。
有一本書即陳定山的《春申舊聞》是白先勇的“秘笈寶典”。陳定山,浙江錢塘人,字小蝶,40歲後改名定山。他是上海《小說月報》、《女子世界》、《申報》副刊《自由談》的主要撰稿人。1948年陳定山到台灣後,長期在報紙副刊及雜誌上撰稿。出版多部作品,最有名的就是掌故《春申舊聞》和《春申續聞》。陳定山好京崑、擅詩詞、工書畫、廣交遊,目睹耳聞了上海灘名流們的過往,對老上海往事如數家珍:文人逸事、藝壇雜俎、風俗市情、社會秘辛、菊壇掌故、勾欄風月、黑道傳說等等,一應俱全,引人入勝。說到海派文學,陳定山應佔有一席之地。
白先勇曾告訴我:“《春申舊聞》寫得非常精彩生動,我很喜歡,對我的小說創作有一定的影響,但幾乎沒有人談及此淵源。”有關專家學者,可以進一步研究《台北人》與《春申舊聞》之間的關係,這是一個很好的選題。
(作者是旅居新加坡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