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通:有情心連路就能成

時間:2021-03-16 台湾

 

2月24日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下文簡稱《規劃綱要》),並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其中,論及“六條主軸”之專檔三: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佈局,在說明“京津冀—粵港澳主軸”時,出現“福州至台北”等文字,再加上附件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佈局示意圖,又有一條跨越海峽之連線,引起各方關切,一時間解讀紛紛政治化,但真實狀況究竟為何?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主骨架示意圖)

 

首先,由於《規劃綱要》明確其規劃期為2021至2035年,卻又提出其遠景展望到本世紀中葉。因而,對於該項文件中所提各項交通建設,具體落實期程究竟為何,猜測頗多。

 

其次,前述所提“福州至台北”之交通建設,在整體佈局定位上屬於“京津冀—粵港澳主軸”路徑1,為阜陽經黃山、福州至台北之支線。儘管在大陸方面,許多分析評論都認為要建構跨越台灣海峽之大橋,甚至是橫越台灣海峽,在其海底建設提供鐵公路交通的隧道;不過,在《規劃綱要》內容文字中,未給出任何斬釘截鐵的答案。

 

再者,就工程論工程,建設跨越海峽提供支持鐵公路交通之橋樑與海底隧道,難度將是人類土木工程建設極高層級,其中所涉及台灣海峽地質穩定與水文條件,恐怕都要耗費大量精力才能加以掌握;實際進行施工時,恐怕在資金籌措與工程機具上,更是艱鉅無比的挑戰;建設完成後,其交通流量是否符合成本效益,維護預算能否順利承擔,亦是尚待理解與掌握之難題。

 

此外,依據目前兩岸關係發展現狀,就結構面的基本盤勢而言,不論台灣是由何政黨執政,似乎要雙方同意建設直接連結台灣與大陸的橋樑與海底隧道,恐怕在政治層面上,幾無可能。目前,所有兩岸對於《規劃綱要》內“福州至台北”這五個字所挑動的討論,多半集中在政治面向,更有人思考此等交通工程建設,是否為北京高層在暗示某種預定之統一時程表。各種聯想展開,卻未能獲得具體解答。

 

最後,必須澆下冷水。從《規劃綱要》附件所示主骨架佈局示意圖中,所顯現跨越台灣海峽之交通通道連線,是否有可能其實不是代表橋樑與海底隧道,而是目前早就在正常營運,並且能夠運送公路交通車輛之船舶海運班次呢?



假若細查上述主骨架佈局示意圖,可以發現跨越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的渤海海峽,從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角到山東半島北端蓬萊角,距離不過90公里,其連接線段遠較跨越台灣海峽表達交通通道的連線更粗,但該處亦未明確地規範出,未來是否將要建設橋樑與海底隧道,以便支持兩個半島間之鐵公路交通。

 

同樣,再觀察海南島與廣東省雷州半島間的瓊州海峽,該海峽東西長約80公里,南北平均寬為29.5公里,最寬處直線距離為33.5公里,最狹窄處直線距離僅有約18公里,假若對比渤海海峽與台灣海峽,瓊州海峽更具有建設橋樑與海底隧道以支持廣東與海南島間鐵公路交通所需的客觀條件,但在《規劃綱要》內容中,就算存在著比跨越台灣海峽更明確之交通連線,也未明確規範未來必然是要建設橋樑或是海底隧道。

 

綜上,結合原始黨政文件內容與說文解字,或許就能夠讓我們對“福州至台北”等文字不必期待太多,或做出不切實際之解讀。

 

首先,不論海峽兩岸關係轉變至如何惡劣,目前真正影響交通往來的仍是疫情因素,而非主觀政治意志存心阻撓;儘管在台灣此岸,綠營確實曾經利用疫情大做文章使出很多小動作,但仍必須維持數個定點航班,滿足雙方經貿往來與實際通勤和探親的需求,不可能運用政治力惡意加以中斷。

 

其次,兩岸未來能否維持此等交通流量與航運服務,完全要靠實際互動往來需求,也非主觀政治意願。兩岸許多城市曾經在地方首長強力推動主導下,硬是建立空中航線開出航班,但是在客源不足以支持其成本效益下,最後還不是要狼狽收場。政治意願與經濟實利在擂台上交鋒,總會相當難堪地敗下陣來。

 

只要兩岸經貿與交流實質關係穩定運作成長,就永遠會存在著交通往來需求,這時候依據交通需求,再來談跨越台灣海峽各項交通建設,才是真正符合理則之務實作法,否則不合邏輯地拿出某個交通建設示意連線,就解讀出政治統一時間表,實在荒誕。

 

最後,當年在冷戰高峰時期,東西柏林雙方在建設地鐵路線時,德國人雖然被政治分割,但雙方工程師心照不宣互通有無,在柏林圍牆崩解後,雙方將厚度約一英呎之土牆敲掉,東西柏林地鐵涵洞居然能夠毫無隙縫加以接合,將地鐵路軌搭接上後,柏林環城線地鐵馬上就能夠通車。這說明,假若心靈契合,工程技術應當都不是問題,當政治枷鎖卸除後,樣樣事情都會水到渠成。



至於跨越台灣海峽建設橋樑或海底隧道所需之工程技術與成本考量,只要看看萬里長城與大運河,就知道只要有心都不是難事,兩岸分離現狀與政治對立不斷翻騰,應可讓吾人理解到,距離是心理的問題,而不是地理的問題。南北韓之間雖然有鐵路相連,路基與路軌都在,但雙方交通就是不通;“福州至台北”短短五個字就讓許多人心緒翻騰,最後只能說,兩岸交通有情心連,路就能成。

 

 

(作者是台灣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三策智庫特約政治評論作家)

 

發表評論
0則留言

熱評排行